了解人性、就是接近智慧,順應人性,就是順應規律。
三字經教導我們幾千年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種道德上的安慰和自我滿足。
讓我們自以為善良,以高等動物自居,將自己與野獸區別開來。
而實際上,只要看一下小孩子在吃奶、搶東西時的撕扯哭鬧,蠻不講理。
看一下史書上的宮廷斗爭父子兄弟相殘,不難發現其實我們與盡顯自私。
殘酷的事實是,人性并非本善,而更應該是“人性本私”
一個天生善良禮讓的小孩很可能會被餓死,唯有自私蠻橫哭鬧的小孩才能及時得到奶水和食物并成長為大人。
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逐漸接受社會的道德、規范、習俗和法律制約。
但壓抑在內心的惡卻并沒有消失,并時刻都在尋求合適的出口釋放。
比如小時候砸鄰居家玻璃,上學時候在同學背上貼烏龜,工作后酒桌上大談黃段子。
在每個人的記憶中,最開心最深刻的記憶除了戀愛就是干過的壞事,學校里那些整天打架的壞學生比成績第一的好學生要更受歡迎。
看下面兩個故事
01
一對年輕夫妻感情很好,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誠度,于是就讓自己的閨蜜出馬,考驗丈夫是否花心。
在一個中秋月圓之夜,妻子“出差”在外,閨蜜“偶遇”丈夫,于是閨蜜與丈夫雙雙中招,睡到了同一張床上。結果是夫妻離異。
02
丹麥著名醫學家,芬森想培養一個接班人,選中了一個叫哈里的年輕醫生。
芬森擔心這個年輕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醫學研究中堅守。
他的助理提建議,讓芬森的一個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會不會動心。
芬森卻拒絕了這個建議。他說:“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哈里出身貧民窟,怎么會不對金錢有渴望。
我們一方面要給他一個輕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選擇拒絕,這就要求他必須是一個圣人……
哈里后來成為接班人,若干年后,當他聽說了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的事。
老淚縱橫地說:“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的利益做誘餌,來評估我的人格,我肯定會掉進那個陷阱。
因為當時我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當你去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會失去他。
很多人都是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用圣人的標準要求別人。
人性中,你越弱小,壞人就越多。這時候能不能明白根源在于自己的弱小就很關鍵,
而不是僅僅抱怨壞人多,老天無眼,天道不公等等。
一個壞人,他不可能在臉上寫上“壞人”兩個字,人往往都是在被傷害后,才知道對方是壞人。
身邊人敢不敢傷害你,是你的態度決定的,你躲得過壞人,卻躲不過自己懦弱。
有人曾說:“其實這世界,是很簡單的,
小學的數學題,在幼兒園小朋友眼里,定如天書般晦澀。
但在中學生眼里,卻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想要做個簡單的人,享受簡單的快樂。
你必須要懂得認知升級,不斷的認識自我,提升自我。你每優秀一點點,世界都會簡單一點點。
關注我,看很多人性商戰文章,發現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