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權威雜志《柳葉刀》數月以來不僅一次的刊文稱“腰痛正在變成流行病”。數據顯示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發展,一旦發作,痛苦不已,工作和生活都受影響!
而且很多人一出現腰痛就懷疑自己是腰間盤突出了,但到醫院檢查后卻發現可能是腰椎間盤膨出、突出和脫出,這幾者是有什么區別?腰椎間盤突出就一定是致痛“元兇”嗎?腰椎盤問題具體又分哪些類型,怎樣預防和治療才能擺脫腰椎間盤問題?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腰椎間盤病變的三類膨出、突出、脫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的基礎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腰部外傷或工作、生活中反復的輕微損傷導致髓核突出產生癥狀。
正常情況下,腰椎盤位于腰椎兩個相鄰椎骨的椎體之間,由外圍的纖維環和中心半流質的髓核組成,就像是面包夾著果醬。
纖維環是椎間盤最堅韌的部分,主要作用是連接椎骨;而髓核則是起到緩沖縱向沖擊力的作用。
腰椎盤沒有血液的供養,也不存在自我修復能力,出現退化后,很容易發生結構的改變。
一般的腰椎間盤病變按照突出物的情況分為三種類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游離型)。其中以突出和膨出型最為常見。
此種分類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腰椎問題的嚴重程度,因此,治療的方式也有所差異。
1.腰椎間盤膨出
是指髓核突出于纖維環內使之隆起。這時周圍纖維環的內層破裂,外層纖維環完好,椎管間隙也未見狹窄,與周圍韌帶組織粘連少。
膨出會導致神經纖維和脊神經根產生機械性壓迫,可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癥;髓核的位移還會導致脊柱的不穩定,刺激竇椎神經根,從而引起下腰部的疼痛,不過癥狀較輕。
數據顯示,超過40歲的人去做腰椎核磁共振檢查時,一半以上的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膨出。
一般來說,沒有癥狀的腰椎間盤膨出可以不用治療,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護腰椎即可。
2.腰椎間盤突出
是指髓核已經流出外層纖維環,形成突出。此時椎管間隙明顯變狹窄,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
它多發于第4~5腰椎、第5腰椎與第1骶骨之間,約占95%。
其典型癥狀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等腹壓突然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腰椎間盤突出,也可以采取保守治療,如 運動治療、理療、推拿、用藥等。
3.腰突與腰突癥
隨著年齡的增長,或長期從事一些劇烈活動等,都會使得髓核的老化和間盤的退變。
所以腰椎間盤突出只是一種生理現象或影像表現,平時多加注意腰部的保護即可。
如果纖維環破裂,流出的髓核刺激或壓迫到神經根,導致神經組織發炎腫脹,引起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就被稱之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已經成為一種疾病。
此時一定要積極治療,切勿忍著,以免加重病情。
4.腰椎間盤脫出(游離)
是指髓核通過破裂的纖維環以及椎間隙,游離到椎管內,可壓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經根,并且與周圍組織有粘連。
此類型不光會引起神經根癥狀,還容易壓迫馬尾神經,出現肛門區脹痛、排尿困難、大小便失禁,男性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性功能障礙。
腰椎間盤脫出出現的概率較少,若出現說明情況嚴重,基本只能通過手術治療了。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預后較好,絕大多數經過康復治療可達到臨床癥狀的緩解及功能的改善,了解“腰突”的致病原理,及時預防和治療,能有效降低和減輕“腰突”的發生。
簡單自測腰部健康
(1) 打噴嚏時、咳嗽時出現腰疼,可能預示嚴重的腰椎疾病;
(2) 躺在瑜伽墊上,雙腿抬起,若是無法抬到90°,可能預示腰椎神經受到了壓迫;
(3) 如果腰痛累及到了腿部,可能預示嚴重的腰椎疾病。
損傷腰椎間盤的“幕后推手”
除了年齡的增加,一些日常的小習慣也會推進甚至加重椎間盤的退變,一定要注意。
1.姿勢不當
不僅是不良的坐姿、站姿、睡姿會加大椎間盤的壓力,長期直接彎腰搬重物、長期進行需要扭腰的運動(高爾夫、保齡球等)都會增加腰椎問題。
建議:保持良好站姿和坐姿,抬頭挺胸,挺直腰板,減輕脊柱壓力;長期坐著辦公人員,腰部可以墊靠枕;每坐或站1小時可以變換姿勢。
2.負荷過重
長期的體力勞動或者彎腰用力,腰椎間盤承受壓力會是站立時的1倍以上,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也高。
建議:少搬重物,搬時先蹲下,再慢慢起身。
3.過度肥胖
過重會壓迫腰背部肌肉,尤其是短時間內體重增加的,會給腰背部肌肉和韌帶造成很大負擔。
因此,要注意保持正常體重,少吃油膩、熱量高的食物,并進行恰當的體育鍛煉。
4.吸煙
有研究顯示:煙草含有的尼古丁會影響椎間盤外的血液循環,使椎間盤過早蛻化變質;其產生的一氧化碳等則會置換血液紅細胞內的氧氣,有可能使椎間盤本來就不充足的營養更加減少。
5.受涼
寒冷或潮濕會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很容易使已經蛻化變質的椎間盤出問題。
因此夏季空調內、冬季外出都要做好腰部防寒措施。
運動療法
中等強度的運動可對脊柱產生保護作用。不推薦在發病最初的1-2周內進行運動療法治療,如癥狀不再隨時間加重,將治療推遲至癥狀持續3周時開始是較合理的安排,尤其是針對腰部的運動和牽伸不應在發病初期即刻進行。而對于亞急性或慢性病程的患者,如果沒有危險信號,應鼓勵盡早開始運動治療。運動療法既可以預防腰痛的初次發生,也可以防止復發。
腰背肌鍛煉方法
關節的提前退化和損傷很大原因是肌肉、韌帶的強度和彈性不足,骨質直接承擔了壓力,長時間如此造成關節軟骨提前退變,所以加強肌肉鍛煉就是在保護關節!
燕飛
動作要領:平躺到床上,身體姿勢如上圖所示,向上抬的動作做到自己的極限,堅持5-10秒鐘,然后緩慢落下,做燕飛的時候下肢要抬起來,同樣堅持5-10秒。
五點式支撐
動作要領:“五點”指的是頭部、雙肘和雙腳,平躺之后雙腿屈膝,緩慢向上支撐到自己的極限位置,堅持5-10秒后緩慢放下。
腰背肌鍛煉可以防止腰肌勞損和椎間盤突出,對穩定脊柱,保護脊柱關節有很大功效。當肌肉有力的時候,脊柱就會在肌肉的堅強保護下去運動,降低勞損幾率。
臀中肌鍛煉方法
臀中肌的鍛煉主要對下肢穩定性起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的“搖擺步”、“鴨子步”都是臀中肌無力造成的。
臀中肌鍛煉
動作要領:身體側躺直,一只腿向上抬,抬到自己的極限位置,每次堅持5-10秒,然后緩慢放下,可換方向。
通過臀中肌鍛煉,能夠加強臀中肌力量,對于走路搖擺對骨頭造成的異常損害都有緩解作用。
注意:以上幾個動作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決定組數,關鍵在連續性,每次做幾組,每天持續做。
腰椎康復訓練動作
起身運動
上半身如圖示位置,保持髖關節緊貼地面,同時保持下腰部及臀部放松
單膝牽伸
牽拉一側膝關節直至感覺到下腰部及臀部適度的牽伸,另側膝關節重復相同動作
中腰段牽伸
胸部朝地面,盡可能的向前伸展上體
仰臥起坐
將足置于高位,手臂放于頸后或胸前,整個骨盆放平,抬高頭部和肩關節
靠墻牽伸
一側上肢支撐墻面,另側上肢輔助髖關節緩慢朝向墻面活動
坐位下腰部牽伸
坐位膝關節分開,身體緩慢向前向下彎,保持對下腰部舒適的牽伸
下身軀干旋轉
雙膝并攏至于胸前,從身體一側向另一側緩慢活動,下落至床面
股四頭肌牽伸
使小腿靠近臀部,直至感到舒適的牽拉大腿前側
骨盆提升
通過腹部和臀部肌肉使背部貼進床面
后伸運動
手置于后背,使上半身離開床面,同時保持下巴收緊
俯臥髖關節后伸
保持膝關節收緊,同時使下肢離開床面8-10厘米
異側肢體伸展
保持一側膝關節收緊,同時使下肢離開床面8-10厘米,同時另側上肢抬高
手法治療
1、脊柱手法治療
脊柱手法治療通過牽伸脊柱結構使其超過主動運動的正常關節活動度末端,但不超越其解剖學的關節活動度末端:對于輕中度持續性癥狀的腰骶神經根病患者,可嘗試脊柱手法治療。
牽引治療
腰椎牽引是目前我國常用的保守治療手段之一,可減輕椎間盤內壓、牽伸粘連組織、松弛韌帶、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并糾正小關節紊亂。臨床上常用的牽引方式為持續牽引和間歇牽引。
物理因子治療
1、熱療
多種熱療法可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腰痛。
2、低中頻電療
低中頻電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癥患者的腰痛癥狀。其中較常使用的是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及干擾電治療。
3、弱激光治療
利用632--904nm的單波長光,直接作用于身體表面不適區域。
4、超聲治療
超聲治療常用于多種肌肉骨骼疼痛綜合征的治療,通常與其他物理治療方法聯合應用,其作用可能是由于對深層組織加熱所引起的。
針灸治療
針灸對慢性腰痛有效,而對急性腰痛,其結果呈陽性但不明確。針刺療法對于那些有較高期望的患者表現出更好的獲益,故如果患者對其有較高的興趣,可推薦使用。
口服藥物及硬膜外注射
1、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及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根據臨床經驗,短期應用對乙酰氨基酚或NSAIDs類藥物對治療急慢性腰痛及腰骶神經根病有一定作用。
2、硬膜外注射
硬膜外糖皮質激素注射的應用已有數十年,主要針對存在神經根癥狀和體征的患者。鑒于疾病的自然預后較好且有其他治療選擇,不推薦患者在急性期應用,而對于保守治療6周以上無效,且不準備進行手術治療或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推薦進行注射治療。
心理治療及認知行為療法
對于慢性疼痛患者,應針對其存在的抑郁焦慮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及康復知識教育,促使其心理狀況改善,有助于疼痛的緩解。
手術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切除部分或全部病變椎間盤緩解由神經根壓迫和炎癥所引起的癥狀。如果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出現馬尾綜合征的癥狀和體征,或出現嚴重的或進行性肌肉無力,應由骨科醫生進行緊急評估,急診手術治療。而如果不存在嚴重的或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尚無證據表明早期進行手術可改善結局。如果患者存在持續性功能障礙且生存質量嚴重受損,經3-6個月非手術治療無改善,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