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有多少人的愛情止步于彩禮,彩禮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
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
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
我們國家彩禮的發展史
50年代:四個一工程
床+臉盆+痰盂+熱水壺=14 RMB
60年代:三十六條腿兒
一個衣櫥+一個柜子+一張桌子+四把椅子+一張床
70年代:三轉一響
一臺縫紉機+一塊手表+一輛自行車+一臺收音機
80年代:四大件兒
一臺冰箱+一臺電視+一臺洗衣機+一臺錄音機
90年代:新四大件兒
一臺彩電+一臺冰箱+一臺洗衣機+一臺空調
現在???
三金、一動不動、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
備注:三金: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鏈
三斤三兩:百元大鈔裝三斤三兩重
一動不動:汽車+房子首付
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一百張50元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提到彩禮二字,紛紛談“婚”色變。
有的人為了它傾家蕩產,欠了一屁股債。
而有的人為了它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為彩禮的問題不得不分道揚鑣。
女方到底該不該要彩禮?
結婚對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意味著要離開原本自己熟悉的家,投身到另一個陌生的家庭中。明面上,以后兩個家庭之間更加親密了,實際上,卻是一個家庭多了一個人,一個人多了一個家。
作為女人來說,彩禮是一份保障;對女方的父母來說,更是養育女兒這么多年的回饋。
彩禮錢女方可以不要,男方不可以不給。男方不要以為女方要彩禮是在賣女兒。女方父母要彩禮,是希望女方嫁過去不受委屈,而他們大多數都會把彩禮當做嫁妝讓女兒帶走。
如果男方不提,會讓女方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要彩禮錢,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男方在這個期間表現的態度。
彩禮錢應該是多少?
彩禮的標準其實并沒有很明確,給多少都隨心意,主要還是要根據家庭情況,只要兩個人以后過得好,彩禮什么的都不重要。
有些地方的習俗要求的彩禮就是比較多,女方父母見別的姑娘出嫁要的彩禮不少,覺得自己姑娘出嫁要是要的少了不好看,就是這種心里就是造成有的地區彩禮高的原因。
對于天價彩禮或者是扶弟狂魔,男方也應該慎重考慮。普通的一個農村家庭里面,三萬塊錢,不知道要攢多少年才能攢到,還要考慮車和房子。
男女雙方都要互相心疼對方,女方不要獅子大開口,針對男方家的具體情況,適當的要彩禮;男方不要一聽到彩禮錢很多就覺得女方不可理喻,要理解女方,進行溝通。
彩禮重要嗎?
問你自己,我不知道對于你來說,彩禮錢重不重要。但是要彩禮可以幫你看出一個家庭對你的態度。
有的家庭即使沒有,他們也會想著法子去湊。
有的家庭即使有,他們也會想著法子變著不想給。
有的女方覺得男方家境一般,沒要彩禮,婆家人覺得娶來的太容易,不重視女方。
有的女方裸嫁,男方家覺得虧欠女方,對女方異常珍惜和重視。
一個彩禮,證明不了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證明不了感情穩定的程度,還證明不了婚姻以后的幸福程度。
在期間可以看清楚對方是否真的是值得嫁或者值得娶的人。
彩禮和嫁妝是兩個家庭對于一個新的小家的扶持,而不是一個家庭對另外一個家庭的扶貧。
在我看來,女方要彩禮看起來天經地義,但是需要結合男方的家庭情況。你總不能說,男方就是普通的農村家庭,工資五六千一個月,你開價十萬幾十萬的,合適嗎?
而有一些男方,寧愿花幾十萬娶相親對象卻不愿意花幾萬娶陪伴自己三五年的女朋友,我也無法理解。但網上說:習慣了免費,突然要收錢,那還不如換新的。也有人說,三五年有感情基礎,干嘛還來談錢。
對于這種婚姻,無論男女,我覺得都應該慶幸。女方獅子大開口,男方量力而行,這種伴侶不要也行。男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兩三萬的彩禮錢都想省,這種態度,女方真的可以放手。
這個世界,沒有誰一定要有誰。只要努力過,確定真的有緣無分,那把你歸回人海,也是一種負責。
贊一個
踩一腳
PK
好看的人才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