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蔽业募亦l揚州擁有2500年歷史,是歷史文化名城,而瘦西湖就是里面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今天老師就帶我們去了瘦西湖——二十四橋景區,去感受當年杜牧筆下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瘦西湖內多樓臺,最妙當屬西春臺。熙春臺是清朝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生日而建造的建筑。“惜春”二字取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臺”。讓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年這里十分熱鬧的場景。
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漆器畫“玉女月夜吹簫圖”。天空中高掛著一輪圓月,一個女孩兒在對月吹簫,這時我仿佛就身處其中,耳邊傳來陣陣的蕭聲,旁邊還有人在彈琴和戲水。在這幅圖的兩邊,還有兩幅百壽圖,以及孔雀鼓,無不彰顯當時的奢華。登上兩層閣樓,天花板上一幅鮮花圖與室內的景觀相映成趣。
從窗子向外眺望,遠處的五亭橋白塔盡收眼底,就像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一條條小船漂在湖上,船娘搖著櫓。一群群野鴨歡快地游著,在湖面上劃出一道道好看的水線。
二十四橋是十分有名的“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它是由白玉帶孔橋、九曲橋和吹蕭亭組合而成。長24米,寬2.4米,我們數了數臺階,兩邊各有24個臺階,24根白玉欄桿和24塊籃板。二十四橋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到底有二十四座橋還是一座橋,至今尚無定論。我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二十四橋景區只是瘦西湖美景中的冰山一角,瘦西湖美景還遠遠不止這些,剩下的就讓我們慢慢的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