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居幽谷,雖孤獨亦芬芳,不爭不搶,此乃一種淡泊;梅開偏隅,雖寂靜亦流香,不慍不火,這是一種優雅;水滴頑石,雖遇阻而不滯,不疾不徐,這是一種堅韌。人就一輩子,心態當若蘭,性情當似梅,凡事看得通透,即便在命運的冬季里也能艷麗地盛開。
人說,活得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是的,成熟不是看透看破,而是看淡。看淡了,心也就平靜了;平靜了,靈魂也就升華了;升華了,就能有清泉石上流的陶然自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心若能靜下來,才能擁有淡看風云的胸懷,風景,才能在心中。
蘇東坡早就說過“寄至味于淡泊”。“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孟子亦云“養心莫善于寡欲”。蘇格拉底更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每個人都知道生活只要簡單就快樂,悠然于天地山川草木之中,過心神向往的寧靜生活,只求精神境界的純凈以安寧!
有人說世界上能真正體會生活之美好的人只有兩種: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孩提時代天真快樂是因為他們想得簡單,老年人寧靜安祥是因為他們站在人生的另一頭參透了生活的真諦。
面對繁華浮躁,面對紛擾誘惑,我們常常被矛盾迷蒙雙眼,被沖動攪亂了理智,只有經歷多了,在歷經滄桑后,看過了繁華才發現自己心靈的歸宿,才發現最樸實的最簡單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生活需要磨練,人生更需要洞悟。芝蘭生于幽谷,不因無人問津而不芳,梅花開于墻隅,不因陽光不照而不香,流水繞石而過,不因山石之阻而紛爭,這是一種淡定的寧靜;高山無語,深水無波,更是絢爛至極歸于素凈質樸,寧靜深沉的境界。
至簡至淡是一種大辯若訥的成熟,是一種超脫無我的禪心,它不是簡單的無為無欲,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進取,它是對物欲事理的一種適度取舍。面對紅塵喧囂,面對繁華誘惑,用一份平靜從容面對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人生旅途上,少一份圓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純典雅;少一份對功名利祿的執著,便多一份坦然自在。
我們選擇不了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的方式,在喧囂中,獨守一片平淡,在繁華中,堅持一份簡單,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不驚榮辱,不計較得失,寧靜從容,我們就會活的輕松,活的充盈,活的有滋有味。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這是陸游對人生態度,表現了一種超脫與豁達,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時光的旅程,只有月白風清的淡定,才有了人淡如菊的從容,也才能欣賞到生命過程中至善至美的風景。
真實的淡泊是對自己的冶煉,是一種內心的祥和,它是對人生的深層領悟,是人生境界的極至。生命僅是個過程,短暫得如蒼穹中的一個飛快的流星,曾經,不管握得有多緊,最終都會逝去。生活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好好珍惜曾經和正在經歷的擁有。
花淡故香,水淡故澈,情淡故深,愛淡故久。
修籬種菊,晴耕雨讀。心素如簡,人淡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