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資深的微友,眼下,你有這種感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漸漸不愿在朋友圈里發圖和心情,最多也只是轉發個雞湯文或者提醒類的文章,甚至在轉發的時候連文字都省略了……以前一天到晚刷不完的屏,現在還沒翻一頁就到頭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朋友圈為什么都越來越沉默呢?
一兩年前大家都很新鮮,經常發圖分享或是轉發趣聞趣事,甚至即使沒什么可說也有大把人曬曬自己的“青春痘”。不過,隨著朋友圈越來越大,已經擴大到可以涵蓋兄弟圈、異性哥們圈、同學圈、同事圈等等圈,確實把人們都圈住了。不得不說,我微信通訊錄甚至比手機里的通訊錄還要多,包括了領導、同事、同學、爸爸媽媽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等,甚至樓下賣菜的、超市收銀員、快遞小哥等等。甚至在飯店吃飯的時候,素不相識的朋友的朋友也會裝著客氣的加個微信。如果沒有及時更改備注,很多時候我都會忘記這個人是誰,但又不敢刪除或拉黑。不信的話,大家打開微信看看好友通訊錄,估計有許多人一下子還真想不起來是什么時候、在哪里加的好友。
世間只有兩件事,一件是關你屁事,還有一件是關我屁事。有些人,曬吃曬喝曬玩又曬娃,也有曬自己的苦逼生活并配上祥林嫂似的嘮叨文字。還有的人專門發些低俗或者謠言類的語言或文章,讓朋友圈變成了大染缸。
人人都在刷朋友圈,卻未必真正能把它當做朋友的圈子,所以發朋友圈這件事情有了越來越多深刻的含義。比如,你如果膽敢在朋友圈曬個吃大餐、或者自己在外K歌的自拍照。領導看到了會怎么想?七大姑八大姨會不會覺得你奢華?朋友或同事會會質問你為什么不帶他?
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吃飯聊天時,某君翻著手機的朋友圈大聲向諸位宣布說:那個誰誰,自己窮的都揭不開鍋了,怎么還有心情顯擺著去飯店?……言外之意就是說這個朋友因為窮,連在外面飯店吃的飯的權利都沒有了!這句話深深刺激了我,所以我基本上也敢曬自己的,擔心自己真實的生活變成他人的談資,自己生動有趣的生活在另一個評價體系中變得“不正確”。
還有,發條朋友圈不用很長時間,但是卻要花很多時間去看看有沒有人點贊,還有誰會點贊,他們會評論什么。如果不及里回復或者不回復,別人還說你沒禮貌。還有,在聚會的時候大家掏出手機互相刷微信,一交流,老朋友們發現為什么有好多我的朋友圈他們看不到?被當面揭穿好尷尬,更不敢提屏蔽這種明顯容易被發現的操作了。
微信的傳播,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朋友圈轉發。最讓人惱火的就是朋友圈求點贊或拉票的。本身點贊或投個票沒關系,但很多投票或點贊都是商家促銷的手段,不但要求關注或加入后才能點,而且還被附加各種條件,由此帶來的信息隱患誰來負責?甚至,某些不怎么熟悉、連名字也叫不出來的,也會群發給你一個投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