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省會城市,這是“十二五”時期山西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決策賦予太原的歷史使命。
重任在肩,時不我待。今年以來,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帶領班子成員一次又一次對優化發展環境點題發力,明確提出要“審批流程再快一點、項目落地再快一點、給百姓辦事再快一點”。
“治庸提能力、治懶增效率、治散正風氣”,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響應市委的號召,強力推進以優化審批環境、優化執法環境和優化工作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在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和建設一流省會城市中勇挑重任。
流程再造,“三百天”變“三十天”
“審批項目多,運行流程亂,權力過集中,環節太分散,辦事效率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一度給太原形象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一些好機遇、大項目在門前止步,與太原擦肩而過;一些本地企業為追求好環境、快節奏,無奈把項目轉移到外地。
針對審批環節存在的問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弓躍多次到市政務大廳和相關部門調研,深入企業和基層同干部群眾座談,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摸清了真實情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市紀委常委會結合太原實際,提出了從源頭上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四項整治”的指導意見。隨后,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組織三個調研組,深入十個縣(市、區)、市直主要部門和部分企業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有83%的受訪群眾認為當前審批速度慢、時效差,65%認為制度設計滯后亟須改進,45%認為責任意識差,推諉扯皮,不敢負責。
找準病根好下藥,找對問題好治療。“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開展以來,太原集中進行了一場保證審批提速的“大手術”:
——— 全市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集中開展了“對照一流找差距,瘦身提速促發展”的審批環境整治活動。根據法律法規調整情況,取消市級行政審批項目45項;取消與現實政策不符、長期無人申辦的審批事項35項;把法律法規依據相近的審批事項由147項合并為57項;下放縣 (市、區)事項20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保留168項,在原有383項審批事項基礎上,減少了215項,減少幅度達56.1%。
——— 組織有關部門設計了一系列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流程,起草了《太原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聯合審批工作方案》,并由專家親自對15個效能政府建設試點單位進行現場指導,確定壓減行政審批事項的具體原則,構建了一整套全新的審批流程。審批時限由過去的310天預期可減少到30天。
——— 政務大廳制定了“十個必須、十個不準”管理規定,確保“人員、事項、授權”三到位,實行首席代表制、接件集中登記制、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制和 “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窗口出件”、“一條龍服務”、“內轉外不轉”的批件運行模式,杜絕了審批事項體外循環;
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建立包括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內的追責問效機制,為構建高效的行政審批環境奠定了基礎。
服務再優,“不能辦”變“怎么辦”
“想不到市委、市政府對我公司這么重視,更堅定了我在太原投資的決心和信心。”說這話的是深圳市德潤公司負責人劉夢奇。
原來,德潤公司通過網上投標的方式中標了清徐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開工建設后由于補償問題產生糾紛,致使項目停工。德潤公司一度想撤資走人,并要求賠償損失。得知情況后,市紀委、監察局主動介入,督促清徐縣派人將德潤公司請了回來。
“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市委副書記、市長廉毅敏說,“要把發展環境作為最響亮的名片來培育,把政府效能作為最大的發展優勢來打造。”市紀委、監察局響亮提出:各級各部門要把服務更優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只服務、不干預,只幫忙、不添亂,只設路標、不設路障,多講“怎么辦”、少講“不能辦”,急事暢通,難事疏通,特事融通,真心實意地為企業減負,優質高效地為企業服務。
整治活動中,該市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單位進行了清理和界定,共有66家單位獲得資格確認。對2005年至2009年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取消7個,修改29個。下發了《2011年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計劃》、《太原市行政執法基本規范》、《關于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備案工作的通知》及《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活動開展以來,價格監管部門加強監督檢查、規范收費管理,維護了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據悉,今年上半年,該市已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30件,實施經濟制裁351.4萬元。從今年2月1日起,統一取消3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共為企業和涉費單位減負約2.3億余元。與此同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建立政府、企業信用激勵預警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執法環境、市場環境和發展環境得到了改善,受到企業和投資者的廣泛好評。
作風再改,“坐著辦”變“跑著辦”
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省會城市,干部作風必須再轉變。太原市委、市政府把轉變干部作風作為提高辦事效率優化發展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要求每一家單位,都不能立足于守攤子、過日子,每年要干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每一名干部都不能滿足于保位子、混日子,認真踐行“執行無借口、困難我克服”的理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確保政令暢通。
市紀委、監察局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模范執行工作紀律,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市公安局小店分局北格派出所結合農村實際,在各村設立“戶籍窗口駐村點”,實行“兩固定、一流動”的工作模式,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前些天,當民警將做好的身份證送到北格鎮郜村的張大爺手里時,老人樂了。他形象地說:“如今,民警和村干部‘跑’著辦公,我們老百姓則是‘坐’著辦事,真是太方便了!”
相反,河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南門外垃圾長期無人清理,村民放養 “垃圾羊”,火車站站前廣場、飛機場等公共場所出租車管理混亂、攤點散亂無序,衛生狀況差,相關部門履職不到位,市紀委、監察局對此進行嚴肅查處,對26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問責追究和通報批評。市園林局、杏花嶺區環衛局個別工作人員上班期間打麻將,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誡勉談話3人,停職檢查1人,清退6人。按照城鄉清潔工程領導組的統一安排,對城鄉清潔工程中打分不及格的29家單位負責人,進行了誡勉談話。對全市黨政部門長期缺崗、借故請假,甚至曠工的公職人員進行了嚴厲查處,70名違規干部受到處理。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楊萬福 太原日報記者 趙繼釗 太原日報通訊員 武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