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邊,可以常常聽到不少老人都在抱怨自己的腰腿,例如常說的一句就是:“我這腿老風濕了,一到刮風下雨的時候就疼得厲害。”
對于這這些老人常掛在嘴邊的“風濕”一般指的是“風濕關節炎”,不發作還好,一發作能將人疼癱了。
這種疾病的致殘率非常高,很多的老人都因此而不能再站起來,只能依靠輪椅生活。
因而很多人喜歡將風濕病比作“不死癌癥”,不會致命,但是帶來的痛苦一樣不少,嚴重的還會導致癱瘓。
為什么中老人容易得風濕關節炎?
事實上,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疾病,表現為結締組織炎癥,通常在全身關節處都有可能出現疼痛,像膝關節、指關節、踝關節以及髖關節等都可能出現疼痛,一般也會伴隨著肌肉酸疼出現。
而中老人之所以容易得風濕關節炎:
一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被細菌病毒等感染侵襲。一旦被細菌感染,身體免疫系統無法應答,在不斷的感染中,就會出現自身免疫病,引發風濕病的發作。
二則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頭鈣質流失以及關節等處的軟骨磨損嚴重,容易出現了關節性疾病,導致關節正常結構被破壞;另外肌肉組織也會出現老化,彈性減少,因而老人更容易感到疲勞及出現肌肉酸痛。
那得了風濕關節炎,就只能放任不管了嗎?
風濕病=不死癌癥,這個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對于風濕病,目前還無法做到根治。但是只要早治療早干預,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功能是能夠得到顯著改善的,有效減輕疼痛及炎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而放任不管,只會是病程加深加重,嚴重的還會導致關節等處變形或炎癥加重,甚至出現癱瘓,從而影響正常生活的進行。
所以,一旦得了風濕關節炎,應該積極干預積極治療,具體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
一、飲食干預
對于大部分的中老年,營養不足,身體就會虛弱,抵抗下降,因而要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以增強身體免疫。尤其應當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瘦肉、水果蔬菜;少吃生冷、富含高嘌呤以及刺激性強的食物,例如:油炸食物、甜食、辣椒、肉湯、海鮮類。另外在烹調方式上可以進行適當的改變,減少煎炸燜炒,多清蒸。
積極的飲食干預,可以保障患者身體所需的營養,進而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細菌病毒的感染。
二、心理干預
很多中老年人出現風濕病,通常持續時間都比較長,病情經常性反反復復,這會使得患者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導致精神處于嚴重的抑郁狀態,從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因而作為家屬可以適當地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也應當及時調整自己情緒,避免長時間的低落跟暴躁,這會進一步降低身體免疫力,增加細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三、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相關癥狀的有效方式。相比以前,現在臨床上針對風濕關節炎的藥物種類已經非常多。
在臨床上,針對緩解疼痛的,可以選擇非甾體抗炎藥以及鎮痛劑。大多數的非甾體抗炎藥存在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對于胃腸道功能不好的老人,可以選擇鎮痛劑來緩解關節等處的疼痛。
對于需要抗感染的患者,可以選擇抗生素類藥物。在控制病情上,還有多種慢性抗風濕藥物可以選擇,例如柳氮磺胺吡啶。對于關節軟骨磨損較輕的患者,還可以通過補充硫酸氨基葡萄糖,修復損壞的關節軟骨。
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控制病情的進程,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對于早期的患者,甚至有可能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總之,對于風濕病,不能放任不管,積極尋找合適的治療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