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麗剛開始說回老家一趟把孩子從老家接回來,準備適應適應要上幼兒園了。
本來說把孩子接回來送進幼兒園就上班,可原本請假3天,結果一周都沒上得了,今天有個著急的事需要一個資料,這個資料在小麗那,我打電話問她放哪了,手機響了半天才有人接,里面還夾雜著孩子的哭聲,聽小麗的語氣是非常的著急,電話間隙還沖誰在喊:孩子哭了,你快去哄哄,然后轉過頭來告訴了我資料放哪了,匆匆撂下電話前無奈的說:晚上有時間了我再跟你聊,我都要崩潰了。
晚上將近十點的時候,我都要睡下了,小麗的電話來了,說剛給孩子收拾完洗完澡,孩子爸爸哄著孩子睡著了,終于都消停會兒了。
我問他孩子還是上不了幼兒園,她說這幾天試了好幾次都不行,剛剛離開幼兒園,老師就給打電話,不是尿了褲子就是哭得停不下來,這幾天好在她還有假,下周怎么也要上班了,班上一大堆事都等著她呢。
因為我們家二寶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小班,她想問問我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幫著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節奏,我給她提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訓練孩子生活上的自理
這個可以說是孩子幼兒園生活的基礎的基礎了,如果沒有這點兒基礎,孩子不是尿褲子就是吃不上飯,那么肯定受罪,三天老頭鬧毛病不說,父母根本沒有時間跟著折騰,而且最主要的孩子還是受罪。
這個基礎性的訓練一定要家里人給訓練好了才能再送進去,好在小麗說她愛人這一個月沒有什么任務,正在輪休,這一塊兒可以他來訓練。
第二、就是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父母在訓練孩子生活自理的基礎上,幫孩子適應從早晨到下午模仿幼兒園教學的節奏,比如早晨做操上課、中午午休、下午起來吃水果再運動,基本按照幼兒園的學習規律來進行,這樣就讓他盡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這么小的孩子肯定在老家的時候是老人比較溺愛的,沒有形成規律的生活,很不習慣被別人管,自己基本上是想干嘛就干嘛,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課他自己到處溜達,妨礙別人學習。這樣的習慣只能是由家長給盡量的扳過來,否則就是硬送進去,也學不到什么東西。
第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個良好的習慣,包括自己管理自己以及學習習慣,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聽從老師的指揮、而不是任意妄為想到什么就干什么,在家可以從讓他練習專注的坐十分鐘開始,然后再陸續延長時間。
總之就是讓他盡量適應半個小時的能做住的節奏,學習習慣就是要跟得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比如說強化性的讓孩子背點古詩、或者練習看看繪本、以及學習畫畫這些簡單的基礎的技能,包括各種體育鍛煉、適合幼小年齡的韻律操。
只有家長把孩子培訓好,才能放心的送她上幼兒園,他也才能慢慢跟上幼兒園的學習節奏。
第四、盡量給孩子找個年齡相近的小朋友幫他渡過適應期
父母帶孩子在游樂場玩的時候,如果有年齡相仿的孩子要鼓勵他們一起玩,這樣幫助孩子開拓新的興趣、在小朋友的帶動下可以進行孩子間的游戲、可以讓他鍛煉跟別人打交道的能力。
小孩子開始的時候總是有點畏懼,需要家長的鼓勵,家長要耐心,跟他說有小朋友跟他玩就接受別人的好意,慢慢的 ,孩子們就能玩到一起去了,一起玩沙子、觀察螞蟻什么的,看似很枯燥的游戲能玩一個下午。
孩子們有自己的語言和交流方式,慢慢的就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小秘密了。
訓練孩子的時候要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因為一個本身年齡小,他接受的比較慢,再有一個又是新換的環境,孩子自然會產生畏懼。如果給他心理造成陰影再想送進去就更加費勁了。
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小區的活游樂場熟悉熟悉,那里的基本環境跟幼兒園差不多,孩子只要喜歡運動,喜歡去就會慢慢的接受去幼兒園。
還可以跟他說幼兒園有很多很多的滑梯、秋千、搖搖椅等玩具,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及特別好的老師,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向往,這樣送幼兒園的時候她的關注焦點就不會在分離上了。
這些都是家里面沒有的新奇東西,能夠有效的吸引孩子的關注和興趣。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