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簡《老子·乙2組》釋意
作者:克諧
乙本2組
【竹簡原文】
上士聞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上÷中)。中士聞道,若聞若亾。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孛遲道,道若退上。德若浴,大白若辱(溽)。至德若不足,建德若貞(中正)若愈。
大方亾禹(隅),大器曼(晚)成。大音息聖(聲),天(大)象無型(形)。道隱無名。
【原文釋意】
上等智慧的人,一旦聽到道德言論,必定勤勉于學習和實踐。中等智慧的人,一旦聽到道德言論,聽得似懂非懂。一般智慧的人,一旦聽到道德言論,禁不住大笑不止;如果他們不笑,只能說明聽的不是談經論道。
所以有這樣一些說法:如果想明白天道的規律內容,就要像推算彗星下次出現的軌跡一樣,這需要會推算彗星上次的出現情況。至于地德,就像匯集山川河流的大海,真正汪洋大海貌似一片水域而已。因此,真正有德行修養的人總像是不知滿足,又像是總在越來越接近極端中正的樣子。
真正廣袤無邊的地方,不可能存在邊邊角角;能夠容納天下萬物的器皿,一定是最后才能定型完成;傳播最遠最廣的聲音,不是人們大聲喊叫出來的;真正高大的形象,也不是人們能夠看到的樣子。所以,確鑿的道德真相,只能若隱若現,而無法給予確切完整的文言描述。
【對照趙孟頫書《老子》相應段落】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颣,進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老子》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