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紀
第六秦帝國
秦,姓贏。其祖先伯翳,曾為虞舜放牧,因為飼養(yǎng)的牲畜繁盛健壯,所以被賜姓贏。到了秦孝襄公時,秦姓部屬開始壯大,在耕種模式上,打破了以往井田制度,開始縱橫阡陌式農(nóng)業(yè),而秦孝襄公被姬周天子賜封為伯爵。在秦昭襄王當政時期,秦國自稱西帝,攻克姬周朝廷,廢黜周赧王,奪取九鼎。到了秦莊襄王時,消滅東、西姬周王朝的殘余勢力。秦莊襄王死后,秦王嬴政登基,稱始皇帝,終于兼并天下,設置 36 郡治。秦帝國奉承水德,以農(nóng)歷十月為正月,崇尚黑色。
秦始皇嬴政,曾指派蒙恬監(jiān)修長城,焚燒《詩》《書》等包含百家言論的書籍,坑殺儒家修士 460 人。秦始皇在位 37 年,死于沙丘平臺,享年 50 歲。
自秦昭襄王鏟除周朝廷,一直到秦帝子嬰,一共 4 王 2 帝,合計 49 年。他們分別是: 1 、秦昭襄王; 2 、秦孝文王; 3 、秦莊襄王; 4 、秦始皇, 5 秦帝胡亥; 6 秦帝子嬰。
秦國將姬周鎬城,改名咸陽,并作為都城,最終被漢朝殲滅。秦國不遵循五運輪替,尊稱水德為王。秦國自從賜封伯立國,一直到稱帝滅亡,歷經(jīng) 36 代,延綿 650 年。
另有傳說,秦是顓頊的后代,其先輩中的造父,曾為周穆王駕車,因功勛卓著,賜封在趙城,即周朝諸侯趙氏趙國。所以,秦國與趙簡子,本來同族同宗,都姓贏。秦族命數(shù)在水火之間。
秦國,自秦非子被姬周天子分封土地,再到秦始皇消滅周朝,勢力范圍都在大梁區(qū)域。期間,都城有過 7 次遷置,均在《禹貢》的雍州區(qū)域,屬于荊山、終南、敦物之野,其星宿位列東井輿鬼之分、鶉火之次。
秦襄公封伯第 2 年,將都城遷到?jīng)F。
秦文公葬在西山,即現(xiàn)在隴西的西縣。
秦寧公都城平陽,即現(xiàn)在岐山縣的陽平鄉(xiāng),鄉(xiāng)內(nèi)有平陽聚。有個西夷亳國,亳王號湯,被秦寧公驅(qū)逐。秦寧公葬在西山大麓,又稱秦陵山。
有的說,秦出公遷徙平陽。
另外,左馮翎的萬年,是秦獻公的都城櫟陽。
秦莊王葬在芷陽的麗山。
關于秦非子最早分封于秦的故事,在《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記載,周孝王說:“ 朕分之土,邑秦。 ”( 大意:我分給你一塊土地,建個秦城吧。 )這個地方就是隴西的秦谷亭。秦非子的玄孫秦莊公,將都城遷址廢丘,也就是周懿王曾經(jīng)的都城,即現(xiàn)在的槐里。秦襄公又得到賜封,擁有了豐地,并被列為諸侯。秦文公又將都城遷址到?jīng)F,所以《史記.秦本紀》有“ 公東獵至汧,乃卜居之。 ”( 大意:秦文公往東方打獵,到達 汧 水地界,先占卜,后居住下來。 )這個地方就是現(xiàn)在扶風的郿縣。到了秦寧公時,又遷址到平陽,即《史記.秦本紀》所說“ 寧公二年徙居平陽 ”,也就是扶風郿的平陽亭。關于秦德公遷址的都城,《史記.秦本紀》這樣記載:“ 德公元年初居雍 ”( 大意:秦德公元年開始遷居雍 ),這個地方就是扶風的雍城。秦獻公即位后,都城遷址櫟陽,即現(xiàn)在馮翎的萬年這個地方。到了秦孝公時,又從櫟陽遷到咸陽;因此,《史記.秦本紀》說“ 作為咸陽,筑翼闕,徙之。 ”( 大意:秦孝公在咸陽建造宮闕大屋,并將都城遷徙到此。 )
秦孝公營造的咸陽都城,到了漢朝元年,更名為新城,隸屬扶風,后來與長安合并。所以,司馬遷在《史記.列傳》中稱“ 長安故咸陽也 ”( 大意:此時長安是過去的咸陽 )。漢武帝元鼎 3 年將過去的咸陽,稱為渭城,位置在長安的西北邊,于渭水的北方,現(xiàn)在還有秦國咸陽的舊城址。因此,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 秦里其朔,實為咸陽。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