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以麻辣鮮香為主。
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新,享譽中外。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下這“18羅漢”
新媒四川 2020-03-14 17:35:54
第一名:回鍋肉
回鍋肉:是川菜的代表菜肴之一,制作原料主要用豬后臀肉或頭刀五花肉、尖椒、蒜苗、面皮、豆腐干等炒制而成,其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
回鍋肉我們大部分家庭都會制作。也是幾乎每天都會吃的菜肴,“它”是川菜的代表,更是川菜的化身。所以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它”排第一你們有異議嗎?
第二名: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是用家常做魚的調料來炒肉絲,傳說一個煮婦看家里剩了些做魚的調料,主要就是泡辣椒、蔥、姜、蒜什么的,覺得怪可惜,就用來炒肉絲。
結果一吃覺得味道很獨特,后來傳到川菜廚師手里經過改良后,味道酸甜鮮香,漸漸就傳開了,深受群眾歡迎,便形成了四川菜中的一代經典味型——“魚香”型。“它”當老二應該也夠份量吧。
第三名:毛血旺
相傳毛血旺最早是船工的最愛,因為沒錢,吃不起肉,只好吃這種“下水料”。沙坪壩磁器口有一屠夫每天把“豬下水料”賤價處理。
屠夫媳婦覺得可惜,用豬頭骨、豬大骨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放入老姜、干辣椒、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別好。
在一個偶然機會,她在雜碎湯里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
再經過后面廚師們的不斷改良后,才在社會逐漸流行開來,成為各階層都喜歡的名菜。以“它”的名望進前三是當之無愧。
第四名: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主要原料為豆瓣、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面和花椒面烹制而成。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其色澤紅亮、口味獨特,口感順滑等特點。
如今,麻婆豆腐不僅是我們,都愛做和愛吃的一道美食。“它”還遠渡重洋,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世界各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把“它”排在第四感覺有點“屈才”一樣。
第五名:辣子雞
辣子雞:是一道經典的川菜。一般以整雞為主料,加上蔥、干辣椒、花椒、鹽、胡椒、雞精等多種材料精制而成,雖然是同一道菜,各地制作也各有特色。但是大體都以麻辣糯香為主。
吃到嘴里麻辣帶香,香中帶脆。肉質細嫩卻略有嚼頭。食用之初隱隱泛甜,而后慢慢變麻變辣,越吃越有味,越吃越想吃,牙口好的嚼開骨頭,里面更是香氣四溢,吃完許久以后依然口齒留香,就排個第五吧。
第六名:水煮魚
水煮魚:也稱為江水煮江魚、水煮魚片,最早流行于重慶市渝北區翠云鄉,也屬于金典川菜系列之一。
水煮魚通常由新鮮草魚、豆芽、辣椒等食材制作而成。“油而不膩、辣而不燥、麻而不苦、肉質嫩滑是其特色。
第七名: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一道聞名中外的漢族傳統名菜。魯菜、川菜、貴州菜中都有收錄,原料、做法有差別。
該菜式的起源與魯菜中的醬爆雞丁,和貴州菜的胡辣子雞丁有關,后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并流傳至今。
此道菜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花生米、黃瓜、辣椒等輔料烹制而成。 紅而不燥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脆嫩。排名第七也是實至名歸的。
第八名:肝腰合炒
肝腰和炒:肝腰合炒是一道特色傳統川菜,味道香辣可口,色彩鮮艷,制作工藝較為簡單。如果廚師手藝好的話,這道菜的也能同時具備美觀的效果。
做法是豬肝切片,豬腰洗凈,剔掉中間白色的穢物,切成花,用生粉、花椒、豆瓣醬、泡姜、泡辣椒、生姜、蒜瓣等爆炒而成。不僅色澤紅亮,而且滑嫩脆爽。
這就是我菜譜里“十八羅漢”里中的“八大金剛”,你們覺得如何啊,歡迎留言討論。
第九名:鍋巴肉片 第十名:酸菜魚
第十一名:水煮肉片 第十二名:夫妻肺片
第十三名:魚香茄子 第十四名:東坡肘子
第十五名:口水雞 第十六名:蒜泥白肉
第十七名:咸燒白 第十八名:魔芋燒鴨
對于這“十八羅漢”川菜,你吃過幾道?你最喜歡的是哪幾道?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