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們對EPOC(運動后過量耗氧)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論證。EPOC是指運動后恢復期超過靜止狀態(tài)耗氧量水平的額外耗氧量,是研究人類和脊椎動物無氧代謝能力的重要生理學指標。換句話說,這是評估訓練后人體新陳代謝速度的標桿。研究者做了兩組試驗,一組是以極限負重量的80% 完成動作,組間休息120秒;另一組是以極限負重量的50%訓練,組間休息30秒。結果發(fā)現(xiàn),盡管使用的重量明顯要小,但組間休息30秒那一組所造成的EPOC效應要遠強于組間休息120秒那一組。由此可見,調(diào)整組間休息時間對于人體生理狀態(tài)的改變要強于單純改變負重量所帶來的影響。
生長激素是脂肪的“燃燒彈”
研究證明,無論是高強度運動后體內(nèi)自然產(chǎn)生的生長激素,還是直接注射的生長激素,都能有效提高身體分解脂肪的速度。高強度訓練所產(chǎn)生的生長激素能在訓練后的2?3小時內(nèi),比普通訓練多燃燒掉60%?250%不等的脂肪。
對此,科研人員韋爾特曼進一步展開研究。他讓2組受試者采用同樣的訓練計劃,只不過在訓練強度上分為高強度和低強度。根據(jù)相關測試數(shù)據(jù),他得出結論:訓練后所產(chǎn)生的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能大大提高脂肪燃燒的效率。腎上腺素與生長激素都能影響身體恢復期的脂肪燃燒,但兩者相比的話,生長激素起的作用更大。
值得所有健身者注意的是,身體脂肪燃燒的效率與訓練的強度有直接的關系,訓練強度高的受試者脂肪燃燒效率明顯高于訓練強度低的受試者。
刊登在相關雜志上的最新研究報告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研究者進行了另一項對比試驗,他們對比高強度循環(huán)運動20分鐘和直接注射生長激素兩種方式,發(fā)現(xiàn)藥物注射并不如在高強度訓練20分鐘后的2小時內(nèi)人體自然反應所激發(fā)的脂肪燃燒效率高。在高強度訓練20分鐘后的1?2小時左右,體內(nèi)的生長激素將達到最大峰值,此時脂肪分解也將到達頂峰。你可以想象,此時體內(nèi)有一顆巨大的燃燒彈正在爆發(fā),將組織中多余的脂肪燃燒殆盡。
兒茶酚胺與生長激素:威力強大的減脂組合
高強度的訓練并非只刺激生長激素產(chǎn)生,同時也會刺激腎上腺素與兒茶酚胺的分泌。其中兒茶酚胺是一種威力十足的燃脂激素,當它與生長激素組合在一起時,能最大限度地加強脂肪燃燒的速率。研究表明,當生長激素與脂肪細胞結合時,會再次反應,催生出另一種燃脂利器——腎上腺素。這種相輔相成的化學反應類似一場體內(nèi)的核聚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正是運動后脂肪高速燃燒的最好詮釋。
總結
力量訓練減脂:高強度 短間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