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始建于1953年,博物館建在龍骨山遺址中。周口店遺址是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首批文化遺產之一。遺址第1地點和第2地點是最早被發現的兩個化石地點,“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就是在第1地點猿人洞被發現的。兩地點之間約300米距離,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舊館就居于其中間。歷史形成的格局,使博物館的功能發揮和遺址保護相互掣肘。博物館舊館是由1953年的300平方米的陳列室擴建而來。舊館展示設施陳舊簡陋,并且在重點保護區內,離遺址化石地點較近,破壞了遺址區域的環境和景觀,不利于遺址的長久保護和博物館的發展。
為了加強對遺址本體的保護,2011年7月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工建設。遺址核心區由0.24平方公里擴大到0.4平方公里,并且劃出了4.4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和8.88平方公里的建設控制地帶,新館從核心區遷至建設控制地帶內,并于2014年5月正式建成對外開放,新館面積8000余平方米,是舊館的8倍。
展覽內容與形式設計的關系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藏品主要有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大部分。不可移動文物即周口店遺址各化石地點,共計27處,而這些化石地點出土的化石標本,就是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的可移動文物。周口店遺址以出土豐富、代表人類發展不同階段的人類化石而著稱于世,在不同時代的四處地點,即第1地點(猿人洞)、第4地點、山頂洞遺址以及田園洞遺址,其中共發現了人類化石260多件;與此同時,周口店遺址出土遺物數量之大、已采集到的石制品數量之多、用火遺跡之豐富、與人類生活休戚相關的哺乳動物化石種類之繁多,使之被稱為遠古文化寶庫。這些藏品種類主要包括地質年代各不相同的古人類化石模型、古動植物化石、人類活動的遺物——石器及用火遺跡等,館藏品數量達到7000余件(套)。
這些遠古年代的化石和石器等難以具備社會生活中一般意義上的審美性與藝術性,所包含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也不是普通大眾所能認知的。那么,到底要從這些大量的藏品中揀選出哪些進行展出?要用何種形式把這些貌似枯燥的藏品展現在大眾面前,又要用什么樣的手段才能客觀準確傳遞出這些藏品所包含的價值和信息吸引更多的觀眾,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博物館人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展覽內容的確立與研究
針對周口店遺址的藏品,博物館經過了前期大量的觀眾調查、參照了許多博物館的展陳案例,經過和展陳團隊的反復研究和討論,周口店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以“周口店遺址的歷史和價值”為主題,內容主要表現“發現、發掘、研究和保護利用”等方面,以人類演化歷史及時間推移為主線來貫串,對遺址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展示。
整個展覽操作的指導性規程,是各項具體工作方案的基礎。這主要包含了展覽的指導思想與基本思路,主要內容、目標及實施措施,時間流程(展前、展中和展后)等幾個方面。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的展陳大綱在新館建設初期便開始設計策劃,最大限度的考慮了新館建設理念、空間利用等因素。
博物館展覽設計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周口店博物館中的文物只是反映古代歷史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物質,而文物的背后卻蘊含著積極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任何一件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當時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一件博物館中展示的文物,觀眾只能在說明牌上看到一些簡單的信息。說明牌上并沒有告訴這個文物的歷史價值,它和別的文物、人物、歷史事件的關系,更沒有告知人們這件文物當時如何使用?其制造工藝所代表的當代水平和對后世的影響等。因此,對來博物館參觀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不僅是為了看這些展出的文物,而是想通過歷史長河中遺存下來的這些有限文物來了解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為陳列設計人員必須發掘文物內在的深層次內涵,才能更全面的將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介紹給廣大觀眾。一定要讓陳列的文物“說話”,訴說和它有關的歷史現象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展覽主題要明確,脈絡要清晰。展示內容與展示形式同為展示活動的主體構成,是決定展示活動的關鍵因素。展示內容的要素,需貫穿整個展示主題,包括人物、事件、環境等。要依據展示的主題篩選能夠反映展示內容,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實物和展品,要在特定的展示環境和展示范圍內,有目的、有系統地展示多種展品,并通過展品組合來實現某一思想主題的表達。
博物館以文字形式向觀眾傳遞展品信息的陳列語言,通常采用說明牌的方式布置在展品附近,具體解讀每一件展品的內涵。因此展品說明是觀眾獲得信息的重要來源,其質量關系到觀眾對每件展品乃至整個陳列展覽的理解。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對展品的解讀突出了多樣性、多元化和藝術性,除美觀大方的展板、異形展臺展具、生動的復原場景以及先進的科技互動展項外,還應用了二維碼導覽、藍牙語音導覽等輔助系統,加上長年的義務講解服務,能讓觀眾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展品信息。
在博物館的展覽設計中,展品往往是根據一定的分類形式進行重新布局,觀眾在一定展示空間的引導下進行參觀。良好的空間藝術形態,人性化的設計,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展品與觀眾的共鳴,令觀眾帶著愉悅的心情觀看展示內容。這就要求展示空間以及展品的形式表現中要充分考慮到游客,避免設計的不合理所帶給觀眾的不舒適感,另外展品的擺放高度也要考慮到觀眾的平均身高以及視覺習慣。在展示空間中,視覺標識系統也要做到合理體現,通過這些人性化的細節表現,展示設計在展品的擺放、空間構建和氛圍營造上更能滿足觀眾們的生理與心理需求。
周口店遺址的展覽展示自然地順應了建筑結構的特點,充分利用建筑固有的異形、借景、下沉式等特點,展廳與展廳間為開放式設計,標本修復室置于展線上,自然光與人工光有機結合,展板色彩與整個展廳和諧,矩陣式石器墻及序廳雕塑展示,這些獨特的設計營造了和諧舒適的參觀環境,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厚重的人類進化歷史。
由于博物館性質和類別的差異,囊括物品種類的特點和數量,以及地域間文化和審美的差異,所以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采用適當的設計手法來表現其相關主題和內容。因此,博物館展覽設計是對博物館學、展陳理念、文物保護、美學藝術、空間布局、環境營造、科學技術等多方面學科的綜合運用的具體表現。
6月20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