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內容和形式:今年是新課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地理高考的內容依據是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必修地理1、2、3冊的高中地理內容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規定的初中區域地理內容,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只考必修內容,不考選修內容,題量、總分保持與去年一致,即11道單選題和2道綜合題,文綜試卷共300分,三門課各占100分,試卷以各學科題目的拼盤的形式出現,不搞學科間的綜合和滲透。
二、如何進行高考地理復習?:在進入高考復習后,我們一般要經過三輪的復習。
即第一輪:依據寧夏考試說明和高考大綱,全面復習,夯實基礎、熟記、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建立知識體系,強化記憶、理解地理知識,加強地圖的復習,使地理知識這棵大樹枝繁葉茂。
第二輪:專題復習,抓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和熱點問題,進一步查漏補缺,突破重點、難點,重組地理知識,加強高初中知識、自然、人文和區域地理知識的綜合,提高能力,使地理知識之樹主枝干分明、條理清晰,使書越讀越薄,收擴有余,既能提綱契領,又能有的放矢,加強地理知識間的縱、橫聯系。
第三輪:模擬訓練要精選綜合練習,有針對性地進行限時訓練,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試題,注意答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考能力。同時要回歸課本,熟悉課本重點知識,進一步落實地圖知識,并能做到查漏補缺,進一步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信其師尊其道,跟著老師走,沒錯!
三、考試要求:2007年試題不僅考查了地理基礎知識,且考查出了地理學科思想,在試題的設置上突出了能力立意,無論是在地理讀圖能力和讀表能力上,還是對文字中有效信息的提取上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試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注重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以及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我認為今年的高考要求學生必須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能力要求,它也是目前復習中必須注意的四大問題:
1.審題能力:學會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即理解題意,會從題目中提煉地理信息的有效內容、價值,并能對其進行分析和整合。據所獲取的知識了解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屬性等特征,甚至要學會從題目中去找答案(因有些材料題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就看你的閱讀能力如何)
時間特征(某一時刻、某段時間、某年、月、日):如若知道某地7時20分日出------該地晝短夜長-----該地正值冬半年
空間特征(點、線、面、經緯度、海陸位置、某區域、全球等):
如點:(30N,120E)------杭州;(30E,30N)------埃及開羅附近;(60N,60E)-----烏拉爾山脈;(40N,120E)-----北京等
面:重要的區域如:歐洲(40N----70N,10W----60E)、非洲(30N----40S,15W----50E)、亞洲(30E----180;70N----10S)、北美洲(180----20W,80N----10N)、南美洲(10N-----58S,40W----80W)、澳大利亞(10N----40S,130W----150E)等。由此來確定區域或城市后,進而解答問題相關的地理問題。
屬性特征(地貌、巖石、天氣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等):例:灘涂、三角洲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加劇——探究原因——應如何整治;侵蝕平原——該地勢較低——可以發展耕作業;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布局——確定河流流向——判斷地勢的高低等等。
2.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主要指能理解知識信息并解決問題。即能利用地理概念、原理、規律、理論等表述狀況,激活所儲存的已有知識、整合知識、遷移知識,得出新的結論,做出新的評價,解決新的問題,特別是要結合實際來解決現實問題,如人口、生態、城市、社會、環境等問題
我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問題;
西北------荒漠化、鹽堿化問題;
西南------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問題;
東北------黑土肥力保持和濕地保護問題;
江南------水土流失、土地立體利用問題;
近海------海洋污染、生態破壞、休漁、赤潮等問題。
另外要能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如:今年全區高考的適應性訓練題的37題最后一問,簡述輪船經過圖中某點時船舶速度不同與大氣環流的關系?(據圖中某點的經緯度----非洲南端好望角----大氣環流----地中海式氣候----西風帶與副高帶交替控制----西風帶:船速快;副高帶:船速慢)。
又如地理坐標圖的判讀和識別、不同類型間地理數據的轉換、地理計算、地理圖表的填繪、圖表與數據間的轉換、地理觀測、地理試驗等等也很重要。
3.用準確的語言、文字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這就要求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要理解、記住,不求死記但要記死。要掌握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地理事物的基本發展變化過程。
如:說明西伯利亞地區沼澤的形成原因?——沼澤的概念、形成特點(水分過多,土壤缺氧,有機質分解慢)----答案:(為什么水分過多?-----河流有凌汛現象,易泛濫成災,使地表積水;怎么不損耗?-------緯度高,氣溫低,水分蒸發量小;凍土層厚,水分難以下滲;)。
又如:判斷某地地形特征?——地形的概念;
說明等值線的分布特征?——規律。如等高線:據數值大小----地形、地勢;據疏密程度----坡度陡緩;延伸方向---山地走向等;
又如:比較武漢和上海兩工業地域的區位優勢有何不同?----重點在不同,你若回答相同的就不會有得分點。
又如在回答人地協調發展問題上語言的準確性主要包括:
1)思想要鮮明:要關注人地關系,突出地理學科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倡導“綠色GDP”;使資源利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原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我國黃土高原存在的生態問題-----人口壓力大,土地負載重;毀林開荒,過度放牧,水土流失嚴重,地表破碎,千溝萬壑;旱澇災害頻繁,生活貧困等。
2)針對性要強:強調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保護,從改善環境的針對措施來看要合理、濕度、均衡;主要使用“清潔、生態、循環;全面、協調、科學”等名詞。應從地理環境要素的結構組成來分點組織,落實到具體的區域、具體的因素。如: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題,主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去回答。如試從“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續發展的途徑?--------開源:植樹造林、涵養水源;建設水庫、地下水庫、集雨水窖;南水北調、開采地下巖層水;防治水污染、廢水回收、循環利用。節流:發展節水農業、推廣節水設備;提高水價、增強節水意識;分質供水;加強水源的管理。
4.論證、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1)首先要能發現、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問題:如:聯系本地實際說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變化?聯系本地實際,說明寧夏平原為什么被稱為“塞上江南”?聯系本地實際說明青銅峽鋁廠的布局條件及工業的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和治理措施?運用本地人口資料,繪制圖形,探究人口發展模式?
黃赤交角變大或變小會引發哪些問題?-----五帶變化;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北天極附近將有無北極星;下半年日出將提前還是推后?;氣壓帶、風帶范圍變化;回歸線、極圈緯度位置變化;同緯度晝夜幅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等等。
2)有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對一些現實、熱點的問題能通過分析,用正確的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等去進行綜合評價或提出整治措施。
例:你對美國推出京都議定書的做法如何看待?----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
試對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進行綜合評述?-----資源觀;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何利弊?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觀等等。
3)用地理科學的思想和地理的術語及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論證正確的結果:
如關于兩地太陽輻射量大小的比較:同緯度地區,比較天氣的陰晴(晴天---輻射強,太陽能豐富;陰天---輻射弱)、海拔的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輻射強;海拔低,輻射弱);不同緯度比較正午太陽高大角的大小(低緯-----正午太陽高度較大,輻射強;高緯相反)
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熱量,因緯度高,太陽高度較小,地面或熱少
我國青藏高原區河谷農業的主導因素---熱量,因海拔相對較低,熱量條件較好。
黃土高原修建窯洞----黃土具有直立性的特點、且本區氣候干燥,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一般修建在高原的緩坡、陽面(南坡)
對于一些學生為了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有必要特別記憶一些地理常用句和地理詞匯, 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地理語言:直立性 選擇性 地域性 綜合性、非凡性 長存性 可能性 集聚性 時代性 局限性 公平性 可持續性 整體性 差異性
地理成語、短語:減輕淤積 雨熱同期 生態脆弱 雪山連綿 距海遙遠 土層淺薄 土壤肥沃盲目墾荒 資源優勢 經濟優勢 地勢平坦 地勢低平 高溫多雨 河流短小 空氣稀薄 凍土廣布 淋溶強烈 相間分布 光照充足 雨熱同期 產業結構 交通便利 生態脆弱 千溝萬壑 崎嶇不平 土質疏松 垂直節理 毀林開荒 輪封輪牧 蓄水保土 打壩建庫 移民實邊 人口壓力 陡坡開荒 涵養水源 削峰補枯 泥沙淤積 湖泊萎縮 本地安置 異地安置 起伏和緩 蒸發旺盛 大水漫灌 因地制宜 土質黏重 秸稈還田 涵養水源 腹地廣闊 雪山連綿 高山缺氧 區域合作 優勢互補
地理常用語:帶動沿線經濟發展 減輕洞庭湖淤積 緩解對武漢市的威脅 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改善川江航運條件 調整農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 減輕生態環境壓力 促進民族融合 加強民族團結 鞏固國防 建立預警系統 因地制宜,合理開發當地資源 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改善水質 調節局地氣候 減輕環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挖掘土地的生產潛力 調控土壤中的水鹽運動 完善排灌系統、完善公路網建設 建立防護林體系 立體農業有利于減少有限耕地的壓力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促進樹種更新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加快西南區物資開發和物資輸出 帶動西南地區經濟發展 開拓國際市場 參與國際分工 促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 發揮資源優勢
這些語言會經常用到,我們要注意搜集、整理和總結、提煉
四、目前應繼續做好專題復習,突出主干知識。
專題復習的主要內容是:
(一)知識專題:(這是第一輪復習中的重點)
1.地球、地圖知識: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工具、金鑰匙,尤其是要重點掌握主要經緯網得分布,使他們形成地圖的骨架,在此基礎上去認識區域地圖,這也是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基本要求。重點的經緯線如:0、23.5N、23.5S、66.5N、66.5S、40N緯線,0、180、20W、160E、120E經線等;
2.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規律:
概念: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大氣環流、熱力環流、季風環流;氣溫年較差與氣溫日較差;城市地域結構與地域形態;氣旋與反氣旋等。
規律、原理: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規律;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各種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地質規律等
3.地球運動規律及地理意義
4.基本的地理計算:地方時、區時、等值線、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森林覆蓋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日出日落何等計算。
5.等值線: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太陽輻射量線、等震線、等深線、等鹽度線等等
6.河流:中國、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開發利用、綜合治理、河流域農業、工業、城市、交通、旅游、人口的分布、鹽度的關系等。
7.大氣運動及氣候類型:鋒面、氣旋、大氣環流、季風環流、氣候類型的分析、判讀等
8.自然帶:形成及分布規律等
9.地質作用:概念、類型、地質構造的判讀、應用等
10.地理因素:如氣溫(地形、地勢、緯度、洋流、海陸位置、坡向、反射率等)
降水(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氣候(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輻射)雪線、等溫線、經濟全球化、鹽度、風速、全球變暖、烈度、人口遷移、水量、水能、水土流失、城市功能分布、港口、機場、車站、自然帶、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商品農業基地的選件、工業區位等等因素。
成因問題要突出主導因素。
1)在比例尺較小的地圖上,由于地域空間大,地理要素往往要考慮到具有全球性的地理因素,如關于氣候的問題常常要考慮緯度、風帶、氣壓帶、季風等因素;如同在北回歸線,為何埃及是熱帶沙漠氣候,廣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在比例尺大的地圖中考慮的因素盡可能要細化,主要從微觀角度上去思考,如地形、洋流、人為等因素。如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為熱帶雨林的原因-------東南信風、地形、地形雨、暖流等。又如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異同點------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相同點:均為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但舊金山雨季長,降水量較大。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而洛杉磯高溫干旱時間長,是因為其受副高控制時間較長。
11.自然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等產生的機制、主要危害、分布地區、減災與預防。
12.區域開發、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問題、國土整治------圍繞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這一主線,探究問題的表現、成因、對策:
(二)能力專題:(是第二輪復習的重點)
1。地理知識、事物的橫向聯系與縱向延伸和遷移
1)橫向比較: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棉花、甜菜、甘蔗、葡萄、咖啡、天然橡膠、柑橘、茶葉等。又如世界棉花的主要分布區----中國新疆、中亞、德干高原、北非的埃及、美國的棉花帶的長絨棉的異同點(即不同產區的氣候條件不同)。又如:世界三大葡萄帶-----法國南部、新疆吐魯番、美國加利福尼亞(氣候不同)
2)橫向聯系的線:板塊構造界線-----全球火山、地震、地熱分布;世界金屬礦的分布、世界年輕高大山脈的分布;世界島嶼的分布、世界海嘯發生的地區。另板塊的走向與山脈走向的關系。自然地理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我國三大階梯的分界線;南北風分界線等沿線的地理事物。交通線------鐵路線、航海線、合理沿線、海岸線等沿線的地理事物。
3)橫向延伸:如結構----土地利用結構、城市地域結構、人口年齡結構、能源利用結構、農業結構、工業構成、產業結構、居民消費結構等。又如:環流-----大氣環流、熱力環流、海陸風、山谷風、城郊風、打樣環流、季風環流、高、中、地位環流等
4)縱向延伸和遷移:如河流:概況、水文特征、與氣候、土壤、生物、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人口、城市、交通、建筑、旅游等的關系,流域開發中存在的問題、發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城市化過程、臺風移動過程、寒潮侵入過程、鋒面移動過程等
3。地理區域差異:用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地理能力的強化訓練。如南美洲與非洲的比較;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與美國東北五大湖地區的比較;中國南北方的比較、東西部的比較;印度和巴西的比較;洛杉磯和舊金山地中海氣候的比較等
4。地理要素間的關聯性:如自然地理環境中各要素的關聯性(氣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社會環境中個人文要素間的關聯性(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交通、城市、人口、環境等)
5。地理圖像的判讀和繪制,強化讀圖能力和地理要素之間的關聯:
1)要很好的掌握經緯網骨架圖,并使教材中的地名要逐一落實到地圖上
2)掌握各種圖像(如地理坐標圖、柱狀圖、曲線圖、三角形圖、圓內扇形圖、光照圖、地形 面圖、各種等值線圖等等)中的核心內涵和關鍵點;
3)挖掘圖像中地理要素的相關性,也可適當填加輔助線去讀圖。如:如今年全區適應性訓練的37題第一問,比較A、B點氣溫的高低?------全球氣溫分布規律----加一條等溫線----判斷氣溫的高低-----說明原因(影響氣溫的因素:地勢、洋流、緯度、坡向等)
6。地理描述-----語言的準確性:如前所述
7。地理時空組合:如新疆天山兩側的降水量變化圖、氣溫變化圖與地形 面圖的復合圖
(三)熱點專題:(因時間有限,此專題一般穿插在第三輪的復習中進行)
1.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線路、草地、凍土。如高原濕地的形成條件----地勢、降水、氣溫)
2. 和諧社會、綠色GDP-----酸雨等
3. 中印合作
4.中俄文化年
5. 風力等級問題
6. 冥王星問題
7. 氣候變暖
8. 臺灣問題
9.中非合作論壇----非洲礦產、氣候、生態問題
10.環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相對位置、暖冬
五、要搞好五月份的考前模擬訓練:
1。精選模擬題,限時訓練,提高效率。
2。適時回歸課本,加強知識點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及時查漏補缺。
3。考前要認真分析前3次的模擬試卷,并對錯題集進行反思,多有感悟。
4。合理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并有計劃的實施。
5。建立最優的班級和諧學習氛圍,提升整體士氣,相信自己。
六、答題策略:(對同學們說幾句話)
(一)讀懂題意:
高考試題是通過一定的文字表述(現代文、古文)或圖表、數據、漫畫等形式出現的,試題所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因此,考生必須具備從文字和圖表、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才能準確解決試題中所提出的問題。要達到這個要求,考生首先要認真閱讀試題,找出關鍵詞,準確把握題意,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圖示:
現代社會中,圖表、數據等在社會交流的媒體中大量使用;“文綜”高考試題表現出圖象、圖表信息量較大的特點。同時,對地理圖象、圖表系統的考查也是地理測試的一大特點。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象、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象、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圖象、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答題要求有機的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如統計圖表的判斷,首先要弄清楚曲線圖、柱狀圖、折線圖、扇形圖等不同統計圖表的特點,讀圖時要讀清楚圖表的名稱、坐標(各矢量的含義、方向、大小等)、數據,并能夠找出規律。
(三)注意聯系:
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多角度、多視野、多層次把握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學會從地緣(地理)、史實(歷史)和意識(政治)三個方面認識問題,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在審題、答題過程中要對所給的信息和題目的要求全面把握,使得題目所給的信息、題目的要求與考生自己大腦中儲存的信息建立廣泛的聯系,并且能夠有效篩選,準確組織試題的答案,努力提高答題的質量,在可能的情況下注意創新和拓展。
(四)準確表述:
對試題的信息材料進行邏輯分析后,要進行答案的構思,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非常重要環節。不少同學在平時復習時,這個方面訓練不夠,往往出現“眼高手低”、“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的情況。因此,考生在復習迎考的最后階段里,應該有意識地對自己思維過程的有序性、嚴密性的加強訓練,并且要把語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在考試作答過程中,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準確。
(五)調整心態
以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迎接挑戰,是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一個重要的相關因素。每一位參加高考的考生學情不同,因此,考生對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樣。但不論哪一類考生,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切勿患得患失。同時,考生在考試過程中要以積極的心態適應新情景,把考試當作一次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機會,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念,以樂觀的心境認真、耐心地而主動地參與解題和考試的全過程,這樣才能較好地完成答題任務。
(六)做好考前準備工作,考場盡情發揮:考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可經常到戶外去散步,或作適當的運動,與家人和諧相處,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檢查上考場的工具是否齊全,提前到考點去熟悉考場,前一天晚上睡覺不要太晚,保證睡眠的充分,第二天早晨早起,復習錯題記錄本的重點知識,吃好早餐。考試中注意力要集中,認真審題,仔細答題,不輕易放棄任何一題,但如遇太難的題目要暫時放過,切勿采取推土機似的做法。穩拿基礎題,抓住中檔題,突破高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