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鄧鐵濤重在治肝
高血壓從中醫的角度辨證論治,屬于中醫的'眩暈'、'頭痛'、'中風'等病證的范圍。從病因病機分析,主要屬于肝的病變。辨證可分4型:①肝陽上亢:癥見頭痛,頭暈易怒,夜睡不寧,口干或苦,舌邊尖紅(或如常),苔白或黃,脈弦有力。②肝腎陰虛:癥見眩暈,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耳鳴,失眠,心悸,腰膝無力或盜汗,舌質紅嫩,苔少,脈弦細或細數。③陰陽兩虛:癥見頭暈,眼花,耳鳴,腰酸,腰痛,陽痿,遺精,夜尿多,或自汗盜汗,舌淡嫩或嫩紅,苔薄白,脈虛弦或緊,或沉細尺弱。④氣虛痰濁:癥見眩暈,頭腦欠清醒,胸悶,食少,怠倦乏力,或惡心,吐痰,舌胖嫩,舌邊齒痕,苔白厚或濁膩,脈弦滑,或脈虛大而滑。
治療高血壓,治肝是重要的一環,但疾病變化多端,不能執一,應辨證論治。根據上述辨證,常用之治法是:①肝陽上亢型宜平肝潛陽。用自擬石決牡蠣湯:石決明(先 煎),生牡蠣 ,白芍 ,牛膝 ,鉤藤 ,蓮子心 ,蓮須 。方中用介類之石決明、牡蠣以平肝潛陽為主藥;鉤藤、白芍平肝息風為輔藥;蓮子心清心平肝,蓮須益腎固精為佐:牛膝下行為使藥。如苔黃、脈數有力加黃芩;兼陽明實熱便秘者,加大黃瀉其實熱;苔厚膩去蓮須加茯苓、澤瀉;頭痛甚屬熱者,加菊花或龍膽草;頭暈甚,加明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棗仁。②肝腎陰虛宜滋腎養肝。用自擬蓮椹湯:蓮須,桑椹、女貞子各,旱蓮草,山藥,龜甲(先煎),生牡蠣(先煎)、牛膝。本方以蓮須、桑椹、女貞子、旱蓮草滋養肝腎為主藥;山藥、龜甲、生牡蠣為輔藥;牛膝為使藥。氣虛,加太子參;舌光無苔,加麥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棗仁、柏子仁。③陰陽兩虛型宜補肝腎潛陽。方用自訂肝腎雙補湯:桑寄生,何首烏 、川芎 ,淫羊藿,玉米須,杜仲,磁石(先煎),生龍骨(先煎)。若兼氣虛,加黃芪。若腎陽虛為主者,用附桂十味湯:肉桂,熟附子,黃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澤瀉,蓮須、玉米須,牛膝。若腎陽虛兼浮腫者,用真武湯加黃芪、杜仲。④氣虛痰濁型宜健脾益氣。用自訂赭決九味湯:黃芪、代赭石(先煎)各 ,草決明,黨參、茯苓各,法半夏,陳皮,白術,甘草。本方重用黃芪和六君子湯補氣健脾除痰;配以代赭石、草決明以降逆平肝。若兼肝腎陰虛,加何首烏、桑椹、女貞子;兼腎陽虛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參。
為了預防與比較系統徹底治療,還應針對病因病機采用綜合措施。此外,本病與患者精神狀態、工作是否緊張關系較大,因此要妥善安排患者的環境與工作,同時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并注意勞逸結合,還要在飲食上與生活上進行合理的調節。比如氣功與太極拳無論對預防或是治療本病都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中西藥并用有時也是需要的,可以因勢先后結合使用。如見高血壓危象,先用西藥或針灸控制,然后中西藥并用,最后純用中藥,以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秘,以達根治目的。(史宇廣,單書健、當代名醫臨床精華[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124)
(三)孟景春重在鎮肝潛陽,滋補肝腎
對高血壓的治療,因多有頭暈目眩、頭腦脹痛,甚者面紅目赤,脈象弦急等,常遵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之說,治以鎮肝潛陽、滋補肝腎之劑,習用張錫純的建瓴湯或鎮肝熄風湯。建瓴湯的組成為:懷牛膝、生山藥各,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地黃各,杭芍、柏子仁各 。凡屬肝腎陰虛,肝陽亢甚者用之頗為適宜。鎮肝熄風湯的組成為;懷牛膝、生赭石各,生龍骨、生牡蠣、龜甲、杭芍各 ,玄參、天門冬、川楝子各,生麥芽、茵陳各,炙甘草。凡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更兼肝郁失疏、肝火內郁者宜用。方中生麥芽、茵陳、炙甘草為肝郁而設,川楝子清泄肝火。此二方中俱重用生赭石、生龍牡以鎮肝潛陽,重用懷牛膝以引血下行。其立方之旨,實本《素問.調經論》'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的理論,重用此礦物藥以降氣鎮肝潛陽為主,牛膝引血下行為輔,氣降則血亦隨之而下。故用此二方,這三味不可或缺,且分量宜重,方能取得降壓之效。
高血壓臨床上陰虛陽亢者固屬多見,但亦有屬氣虛者,不可不知。凡屬氣虛者,雖有頭暈目眩,但舌質淡胖,脈細軟而寸尤甚,并伴有短氣等。見此者宜以補氣的黃芪為主藥,且用量須 20~30g,再配以柴胡、升麻;又由于氣虛者多兼痰濕,可加法夏、陳 皮、云苓,或加少量天麻;若兼痰濁者,可加用雪羹湯。
高血壓在辨證分析的同時,亦須顧及兼證,方能提高療效,如有情懷抑郁者,宜加
疏肝解郁藥;如有失眠者,宜加寧心安神藥;如大便秘結者,宜加通腑瀉下藥。但失眠、便秘者又與多種因素有關,亦當詳審其因而治之。
高血壓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更須注意飲食。概括地講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膩,少飲酒,不能吸煙;保持情緒樂觀,心胸寬廣。此外,按摩涌泉穴、按摩耳穴降壓溝等,若能堅持行之,對血壓的下降,亦有良好作用。(宋祖敬,當代名醫證治匯粹[M]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