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對中成藥越來越多的信任和關注,日常用藥經常會選擇一些中成藥與西藥來搭配使用,中成藥在臨床上運用得當也會取得很大療效。但藥物聯用必有宜忌,中成藥聯用也要注意配伍禁忌,倘若配伍或使用不當,則可產生不良的作用。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避免產生配伍禁忌,起到更好的治療疾病的目的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梳理一些需要注意的環節。
文:本草頭條團隊(bencaotoutiao)
中成藥的合理聯用
由于中成藥成分固定,有時難以適應錯綜復雜的病情,因此需要依據病情聯合用藥,以達到治療目的。
例如,高血壓病證屬肝腎陰虛、風陽上擾者,可以腦立清和六味地黃丸聯合用藥。腦立清含靈磁石、代赭石、懷牛膝、珍珠母等,可以平肝潛陽降逆,但其滋陰力遜。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組成,重在滋補肝腎之陰,二者合用,可互補各自不足。
又如益母草顆粒有收縮子宮的作用,促進子宮腔內殘留組織、積血排出,常用于人工流產術、引產術后的治療,對子宮復原、產后止血效果很好。婦血康顆粒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血的作用,單劑治療藥流后的出血效果不理想,但配伍益母草顆粒后止血效果明顯提高,可作為藥流后出血的常規治療方案應用。
據現代研究,牛黃清心丸(局方)為防止心腦血管卒中的理想藥,但該藥價格昂貴,如遇此況,可取牛黃解毒丸配柏子養心丸,各取一丸代之,兩藥配伍,變寒涼與溫補為平補,養心益氣而不燥,清心涼竄而不寒,其效實不亞于《局方》牛黃清心丸。
聯合用藥還可按臟腑生克規律來選擇,如精關不固的滑精證,用金鎖固精丸或鎖陽固精丸時,每令患者在一段時間內加服健脾調胃之參苓白術丸一類,以間接強化補腎固精之功。
中成藥聯用的配伍禁忌
臨床上使用中成藥,對于病情單純的,僅用一種中成藥即可。但對于病情復雜,數病相兼,就需要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成藥配合使用,以適應復雜的病情。但藥物聯用,必有宜忌,下面就給大家列一下需要注意的禁忌說明。
1. 含“十八反”、“十九畏”藥味的配伍禁忌
《中國藥典》中申明了不宜同用藥的規定,“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藥物,應屬配伍禁忌,原則上是禁止應用。其中“十八反”指的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而“十九畏”則是指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這些配伍原則若是違反可能會產生毒性或副作用。
例如,治療風寒濕痹證的大活絡丹、尪痹沖劑、天麻丸等均含有附子,而止咳化痰的川貝枇杷露、蛇膽川貝液、通宣理肺丸等分別含有川貝、半夏,依據配伍禁忌原則,若將上述兩組合用,附子、烏頭與川貝、半夏當屬相反禁忌同用之列。利膽中成藥利膽排石片、膽樂膠囊、膽寧片等都含有郁金,若與六應丸、蘇合香丸、妙濟丸、純陽正氣丸、紫雪散等含丁香(母丁香)的中成藥同時使用,就要注意具“十九畏”藥物的禁忌。
2. 有毒成分不可疊加
中成藥聯用時,所含有毒藥物的“增量”和“疊加” 數種功效相似的中成藥不可聯用。如大活絡丹與天麻丸合用,兩者均含附子;朱砂安神丸與天王補心丹合用,兩者均含朱砂,均會增加有毒藥味的服用量,加大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故在使用時應考慮藥物“增量”的因素。尤其是幾種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藥聯合應用時,應注意有毒成分的“疊加”,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3. 癥候禁忌不同不可聯用
不同功效藥物聯用皆需要辨證論治和注意其禁忌。如附子理中丸與牛黃解毒片聯用,附子理中丸系溫中散寒之劑,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腹瀉等;而牛黃解毒片性質寒涼,為清熱解毒瀉火之劑,適用于火熱毒邪熾盛于內而上擾清竅者,可見不加分析地盲目將兩者合用是不適宜的。再如,盲目將附子理中丸與黃連上清丸、金匱腎氣丸與牛黃解毒片等合用,均屬不注意證候的不合理用藥。
4. 產生化學變化,導致不良反應
藥物聯合會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某些化學是不可以使用的。例如,含麻黃的中成藥忌與降血壓的中成藥如復方羅布麻片、降壓片、珍菊降壓片、牛黃降壓丸等并用;也忌與擴張冠脈的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山海丹、活心丹、心寶丸、益心丸、滋心陰液、補心氣液等聯用。因麻黃中麻黃堿的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素相似,能直接與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釋放介質,從而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另一方面,又能興奮心臟,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同時并用,可產生頡頏作用。
所以,合理使用中成藥對提高其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中成藥科學合理聯用,如果不注意中成藥聯用的禁忌,就會適得其反。
注明:屬于轉載,文章出處來自本草頭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