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談糖尿病:糖吃多了真的容易得糖尿病嗎?糖尿病到底是個什么病?
? 2020年3月29日是我們陪伴你的第 21 天 ?經常聽老年人說不要吃太多糖,糖吃太多會得糖尿病。到底這種說法對不對?糖尿病又是個什么樣的疾病呢?太醫飛飛今天帶你一起“飛一飛”。首先我們要明白糖尿病中的糖代表的是什么?這個糖可不是我們生活中吃的那種甜甜的糖果,而是醫學上的糖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三大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類)之一。糖類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單糖是指不能再被水解的糖類,是構成各種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單位。人體血液中不可缺少的單糖就是葡萄糖,其他常見的還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單糖都是無色晶體,味甜,有吸濕性,極易溶于水。二糖又名雙糖,是由二分子的單糖通過糖苷鍵形成。常見的二糖有乳糖、蔗糖和麥芽糖等。二糖可以是結晶,也可以是水溶性的或者帶甜味的,由形成二糖的單糖決定這些特性。多糖就是多個單糖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相同的單糖組成的叫同多糖(淀粉、纖維素和糖原),不同的單糖組成的叫雜多糖(阿拉伯膠)。多糖一般不溶于水,無甜味,不能形成結晶。所以把糖尿病中所指的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混為一談,當然就是不正確的。雖然目前科學上并沒有證據證明吃糖過多會直接誘發糖尿病,但是吃糖過多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古人稱糖尿病為“消渴”。《景岳全書》中有曰:“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高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說明肥胖、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生率在迅速上升,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癌癥后的第三大非傳染病。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缺乏,分泌不足或效用差,而導致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起的糖代謝絮亂。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導致殘疾或過早死亡。其臨床表現可以概括為“三多一少”。第二 多飲:因為排尿增多帶走大量水分,所以容易出現口渴增多飲水。第三 多食:因為尿液中帶有高濃度糖分,導致身體中的熱量丟失,所以常會出現饑餓感,進食量明顯增多。糖尿病也有其他一些癥狀,皮膚瘙癢,視力模糊,女性患者外陰瘙癢等。控制糖尿病并非單純用藥可以達到,而應該綜合采用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對于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樂觀穩定的情緒有利于維持病人內在環境的穩定,而焦躁憂慮的情緒會引起一些應激激素的分泌,從而拮抗胰島素,引起血糖升高,導致病情加重。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比如花草療法、音樂療法、光線療法和激勵療法。飲食治療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什么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嚴格進行并長期堅持飲食控制,主要應該掌握以下一些原則: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體育鍛煉,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糖、血脂、血壓。糖尿病患者運動要先慢后快,先少量后大量,在運動時最好有人陪伴。《諸病源候論》中針對消渴病人提出,“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外臺秘要》中也有論述,“不欲飽食便臥,終日久坐。”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國歷代醫籍有關糖尿病及并發癥的方藥十分繁多,如唐代《千金要方》、《外臺秘要》,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渴門》,記載最常用的藥物達一百多種,至今仍然在用的驗方更是不計其數。總之,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絮亂、防止并發癥,延長患者生命。好了,希望今天太醫飛飛的內容能對糖尿病患者朋友有所幫助。關注太醫談,關愛生活,關注健康,每晚八點準時為你推送中醫養生保健知識。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