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學術期刊最新研究:一種簡單、有效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真的存在!
它是國際上最權威的學生能力測試,可以看作衡量各國基礎教育的一把標尺。芬蘭的教育之所以全球矚目,就是因為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小國,卻曾經連續兩屆斬獲PISA的閱讀與科學第一名。
當然,PISA評估的不僅是學科素養,在它給出的報告里,也反映出了中國孩子成績背后的隱憂:學習時間全球最長、學習效率低、幸福感知力低。
而在看完PISA60多頁的報告之后,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數據,很值得關注:在中國,只有50%的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這個比例遠遠低于德國、英國、美國、日本,排在全球第37位。全球平均值是60%。
在中國,但凡我們重視的就能做好。比如說英語、科學、數學,因為受重視,咱們就能拿世界第一。而“成長型思維”,在我們看來,還像一碗心理學的雞湯,但很多國家對它的認知早已不止如此了。在行為科學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就是尋找低成本、高收益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這些年來,科學家們找到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成長型思維”。今年8月,世界頂級學術周刊《自然》雜志,就刊登了一篇權威文章,來告訴人們“成長型思維”的價值。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前后只花了一個月時間,就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而且這個實驗,并不是只找一小撮學生、在一個實驗室里完成的。它是一個全國范圍的、大樣本的實驗。他們隨機挑選了美國65所普通的公立學校里12000多名九年級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12000多個孩子里,有白人、有黑人、有亞裔,還有拉美裔和拉丁裔。只有29%的家庭,母親有大學以上學歷。第一,通過兩次25分鐘的線上課程,告訴孩子們,有一種思維叫“成長型思維”,再向他們解釋這背后的神經學原理。第二,通過學生訪談和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加深孩子們的理解,比如,邀請他們的學哥學姐和一些受尊敬的成年人來做交流。
科學背景加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們相信: 智力和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努力、接受有挑戰性的工作、改進學習策略和尋求適當的幫助來得到發展。通過不到一個月的干預,“成長型思維”就展現出了巨大的威力:這些孩子的4門核心課程——數學、英語、科學和社會科學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更有趣的是:成績比較差的孩子,提高更明顯。而最為有價值的是,以前這些“差生”認為,學校是讓人害怕的地方,但現在他們愿意去學校,也更愿意去挑戰難題、學習以前不愿意學的學科了。比如說,紐約哈萊姆區一所幼兒園的學生,通過成長型思維的學習,一年中,國家水平測試(national acheivement test)成績變成了全國前5%;再比如,印第安人居留地的一所學校里的學生,一年多里,成績從全區墊底變成了名列前茅,戰勝了微軟孩子。思維的轉變,也許僅僅是一道微弱的閃電,卻足以照亮整個天空。
這些研究,對于教育界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可以大范圍推廣實踐的教育改革方法。所以現在美國教育界非常重視“成長型思維”的培養。《2018年美國教育趨勢》報告就顯示,美國教育工作者最關注的20個教育發展趨勢,“成長型思維”排名第一。在美國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里,經常會用各種方法和學生討論“成長型思維”,比如說做海報。我想,就是把培養“成長型思維”當成一個“必修科目”,更重視它的價值。“成長型思維”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2006年提出來的。它是相對于“固定型思維”而言。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一個“定量”,所以他們害怕失敗,因為失敗,是對自己的一個評判,證明自己智力和能力不足;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可以不斷發展的,所以失敗和挑戰,只是幫助自己變得更強的一個過程。
對于能理解的大孩子,我們可以給他們講講神經學原理:每一次學習新東西、接受新挑戰,大腦里的神經元都會發展出新的連接,變得更聰明。而對于像咱倆家妞妞、小胖這樣三四歲的孩子,我們會跟他們打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想的越多、鍛煉的越多,就會越強壯,可以舉起更重的東西。
我們還從網上找了一個動畫短片,是專門給孩子講成長型思維的,大家也可以給娃們看看。無論是向孩子解釋成長型思維的科學原理,還是大多數家長都已經熟知的”夸努力不夸聰明”,其實都只是“術”。看完Carol Dweck教授的《終身成長》之后,我們最深的體會是:固定型思維的背后,其實是“被評價焦慮”。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娃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摔倒了就會爬起來,想要一個玩具就會無比執著地爬過去。其實孩子們天生就有“成長型思維”。但是,當他感受到身邊一道道評價和審視的目光,發現自己總是被拿著跟別人比的時候,就會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害怕面對失敗。所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關鍵是父母要有成長型思維,不比較、不評價,相信孩子的潛力。潛力,不是指孩子有多少沒有開發出來的智力,而是指孩子有沒有“成長型思維”,相信能力可以培養,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不斷進步。我們總說要追求教育公平,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最好的教育資源,是父母的思維模式;真正的教育公平,就是父母眼中的“不評價”。謝謝你關注帝呱呱星球,這里有海淀、西城、順義媽媽,和我們倡導的育兒新認知、帝都新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