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同卻糾纏撕斗,誰能問鼎閑置交易市場的王座?
文/本刊記者?唐?亮
龍爭虎斗又向來暗潮洶涌的閑置交易市場,終于迎來一個關鍵節點。
根據易觀數據統計:2017年5月以來,閑魚月活躍用戶數持續走低,月環比下降超過兩位數;相反,后來的追趕者轉轉月活躍用戶數快速增長,目前已突破1 500萬,與閑魚相差無幾。
閑魚背后的阿里巴巴,轉轉背后的58同城、騰訊,誰能主宰價值4 000億元、且仍在持續增長的閑置交易市場,眼下正成為中國互聯網圈子最大的懸念。
因為,閑置交易市場之爭,實際上是AT各自的基因、價值觀與其秉持方法論的一次“無差別對壘”。
執念,從未放下
執念,就是一個人不能放下的事。人生彪悍如馬云、馬化騰、姚勁波者也概莫能外。
馬云以電商發家,卻始終對用戶忠誠度更高的社交心心念;馬化騰從社交起步,構筑騰訊游戲現金流大壩,但仍覬覦離錢最近的消費場景;而姚勁波,始終寄望于跳出“苦差事”分類信息,到電商淘一份金。
2014年6月,在來往挑戰微信失敗、釘釘還在醞釀的間隙里,閑魚在阿里巴巴立項。閑魚負責人諶偉業(花名處端)高度領會并遵從了企業領袖馬云的執念:
“閑魚不是做二手,而是做社交。”
與其他二手交易平臺不同,閑魚App、網站都是以“魚塘”為基本組成單位。魚塘就是一個小型交易社區,在一個社區或學校賣閑置物品的用戶多了,閑魚就會把這些用戶歸為一個魚塘,用戶在魚塘里可以發帖、交易。
與專攻辦公社交的釘釘相似,立志做社區社交的閑魚是阿里突破騰訊社交封鎖的一支垂直奇兵。但是,首先緊張起來的卻是58同城姚勁波。
姚勁波敏銳地覺察到,魚塘以地理區隔構建線上社區,空間距離近的用戶可以走到線下進行交易,這就與以城市構建分類信息生態的58相沖突。當閑魚不再滿足二手交易,它也可以游到租房、招聘、家政等58的地盤。
姚勁波的擔心是完全成立的——2017年初,閑魚便殺入租房與信息買賣。然而,閑魚初生之時正是58與趕集網決斗時刻,姚勁波錯過了捕殺閑魚的最佳時機。
正是趁難得的天時,閑魚借助淘寶引流,迅速撐大到千萬活躍用戶。
2015年11月,在吞并、消化掉趕集網后,58迫不及待地推出閑置交易平臺轉轉。從不輕易公開露面的姚勁波竟親自出場代言,為轉轉拍攝廣告片。
轉轉寄望于短時間內彌補與閑魚的差距,進而超越。
在閑置交易市場挑戰馬云,姚勁波是有底氣的。與零售市場不同,二手交易屬于非標準化市場,商品信息復雜零亂。分類信息巨頭58治下的轉轉,在信息覆蓋面、商品信息呈現及去除冗余信息等方面,都要比閑魚能力占優。
比如,轉轉比閑魚多了一個“頭條功能”,以大數據形式向用戶精準推薦信息流內容,增添二手交易深度。
閑魚的魚塘則因為地理信息呈現方式單一,略顯重復單調,信息查找效率偏低。
憑借天然優勢,轉轉對閑魚展開兇猛的追趕。不過,閑魚負責人處端手里還有一張王牌。
AT遭遇戰
閑魚剛問世時,阿里未投一分錢;轉轉展開追趕后,阿里迅速提供閑魚一個億的金援。
顯然,閑魚的王牌,就是大老板阿里巴巴。
處端拿到錢的第一件事,就是投入大量引流費用,深挖魚塘。
閑魚增添了“興趣型魚塘”,類似3C產品、Cosplay、平衡車等,基于一個共同興趣不分地理區隔吸引全國用戶。興趣型魚塘就像阿里版的貼吧,豐富了閑魚的信息分類,并消滅了不太活躍的地理區隔魚塘,激活了交流與交易頻次。
更關鍵的是,閑魚不再避嫌:用戶在淘寶搜索商品,實時呈現二手價格參考;淘寶購物完成,實時提供二手交易鏈接……也就是說,淘寶天貓的流量與閑魚的魚塘完成直接對接,強大的引流使閑魚活躍用戶數一度逼近2 000萬大關。
閑魚選擇背靠大山,轉轉掌門人黃煒在姚勁波授意下,選擇倒向騰訊。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轉轉把微信賬號作為用戶唯一注冊、登錄入口,二手商品頁面相應增加“好友在賣”“好友的好友(在賣)”等功能。此舉雖是為微信做了嫁衣,但是依托微信熟人社交,轉轉獲得部分社交屬性,且交易安全性相對閑魚更高。
這無疑為陌生人社交成分更重的閑魚以重擊。作為應對,閑魚從交易安全方面補強,完全連接了淘寶網的個人信息認證:用戶不但可以使用淘寶賬號登錄,也能實時顯示淘寶賬號等級、支付寶實名認證、芝麻信用等信息。
閑魚倒向阿里巴巴,轉轉倒向騰訊,閑置交易市場就成為AT直面的戰場。
阿里自然有借閑魚突破社交的進取心,騰訊則站在防御角度扶持轉轉。更何況,阿里、騰訊、58都看上了閑置交易市場這塊肥肉,視之為當下為數不多的流量藍海市場。
在淘寶網為閑魚提供安全背書后,黃煒為轉轉營造了“敢買”的平臺印象。
簡單說,閑魚背負了馬云的社交執念,平臺內充斥了大量用戶的曬、賣和各種經驗分享,交易反而成為次要需求。一個突出例子是:轉轉上只需點擊直接購買就能交易,閑魚卻設想用戶與賣家進行多層多次溝通后,再點擊“我想要”才能交易。
與閑魚完全相反,騰訊扶持的轉轉沒有社交焦慮,以交易為先,專注提高交易率。
轉轉毫不避諱地引入了阿里旗下的芝麻信用,以此提升交易安全性,并設置“第三方名企郵箱認證”:買家可以通過名企郵箱鑒別賣家信譽。
更重要的是,轉轉在二手3C交易中設計了B2C的京東模式,即轉轉優品:轉轉作為第三方為二手手機進行質檢,確認沒有翻新、進水等問題后再上架售賣,并保證售后質保。
轉轉優品,成為轉轉與閑魚在商業模式上的本質區別:閑魚是C2C,轉轉是C2C+B2C。
須知,交易的安全性、保障性,才是閑置交易最大痛點。轉轉提高交易率的舉措切中要害。
閑魚的反擊,就是投靠有完整支付、擔保與信用基礎的支付寶:所有貨款均可保存在支付寶第三方賬戶,而不直接到對方賬戶,從而在支付安全性上優于轉轉。
但是,閑魚在支付端的設卡,無法規避C2C模式中不良賣家在交易上游的欺詐行為。因此,在網絡風評上,閑魚總是陷入“套路”的糾紛里。
2016年4月,京東關閉從騰訊接手的拍拍二手,劉強東公然聲稱原因是“C2C模式假貨太多”。此番表態很容易被外界臆測為“對采取京東模式的轉轉神助攻”。
面對風言風語,閑魚仍可嗤之以鼻。
須知,閑魚比轉轉先發一年有余,淘寶引流持續增加;閑魚的社交功能也比轉轉突出,在用戶中的名聲更響。
2016年6月,閑魚用戶數率先突破億級,散布在各地的“魚塘”有20萬之眾,成交量累計1.7億件,領先轉轉數個身位。
然而,局面卻很快從“單一巨頭”演變成“雙寡頭相持”。
加法與減法,輸血與造血
閑魚,本質上是做加法,二手交易+社交;轉轉,實際上在做減法,從UI設計、單一登錄方式、安全認證等方面清除二手交易復雜性。
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論:按照處端的說法,用戶交流頻次與時間長度重于交易量;按照姚勁波與黃煒的說法,交易就是一種社交,朋友圈已經足夠了。
體現在運營思路上:閑魚看中用戶增長、活躍程度與滯留時間,轉轉看中交易量。
問題就在于:究竟是哪一種模式更貼合閑置交易的本質?
2016年11月,在阿里的“雙十一”節日里,轉轉借勢發動總攻,在地鐵、公交、電梯等線下場景鋪陳大量“反轉雙11”活動廣告。僅11.10-11.12三天,就有150萬物品發布到轉轉上,轉轉優品賣出3萬臺二手手機。
雖然數據上仍與閑魚有較大差距,但是通過線下廣告狂轟亂炸,用戶逐漸建立了一個“買放心的二手手機就去轉轉”的印象。
閑魚也不閑著,把反擊放到線上,贊助近年來最火爆的網綜《奇葩說》。有意思的是,轉轉隨后又打擦邊球,邀請了《奇葩說》主持人何炅擔任代言人。
“我去,這也能賣得出去!”在《奇葩說》花式廣告轟炸下,閑魚成功地新建了一個難忘的社交屬性:奇葩。閑魚上有奇葩的賣家與買家,有各種奇葩的二手商品與話題。比如,策劃營銷“馬東的秋褲”,閑魚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用戶。《奇葩說》第四季播出期間,閑魚活躍用戶數捅破2 000萬、直逼2 500萬。
據傳,第四季《奇葩說》總贊助收入高達4億元,平攤到5家贊助商身上為8 000萬元。閑魚無疑下了血本,卻也非常值得。
然而,當觀察的時間延長,情況發生了變化:轉轉“減法”逐漸占了閑魚“加法”的上風。
閑魚寄望于“興趣魚塘”“奇葩”等社交屬性黏住用戶,但用戶的興趣飄忽不定,在漫長的交易鏈條中容易失去耐心。相反,轉轉不浪費用戶時間,交易簡單,借助轉轉優品二手手機交易贏得的回頭客更多。
同時,“奇葩”使閑魚容易陷入低價值交易,轉轉相對“嚴肅”的平臺性格反而吸引了更多高價值交易。
雙方比拼的結果直接反映在數據上:《奇葩說》第四季播出結束后,閑魚活躍用戶數大起后又大落,很快跌破2 000萬,轉轉卻始終穩步上升突破1 500萬。
差距越來越小,轉轉又來了一記殺手锏:變“輸血”為“造血”。
閑魚依靠淘寶天貓引流、轉轉依靠微信引流,本質上都是依賴AT的流量輸血,不但容易淪為巨頭的商業模式下游補充,也始終會有引流上限。
因此,轉轉及時地整合了58同城已有的相關業務,發展出了自我引流能力。比如,轉轉針對家具家電品類,接入58速運,解決了大件物流痛點。
處端團隊也意識到閑魚在造血能力上的不足。2016年底,閑魚發展話題功能,向魚塘塘主釋放更多權利,使他們能夠自由地發布話題觸發交流,以此實現二次引流。
不過,一些塘主卻利用閑魚給自己的自媒體引流,其中就包括微信自媒體賬號,相關攻略一度成為搜索引擎熱門話題。這實際上意味著,閑魚仍依賴阿里輸血,魚塘范圍之外并沒有真正的造血能力。
2017年初,轉轉通過微信小程序一鍵打通登錄機制,“轉轉小集市”的小程序也圍繞微信社交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滲透。
在所仰仗的“流量模式”上,轉轉逐漸顯示出相對閑魚的優勢。
2017年4月,騰訊斥資2億美元投資轉轉。此時,轉轉與閑魚,騰訊與阿里巴巴,已經幾乎走到了閑置交易市場同一條起跑線上。
互相干不死就繼續糾纏
目前,轉轉距閑魚只差半個身位,約100~200萬活躍用戶數,但閑魚仍有再次甩開對手的制勝機會。
憑借社交黏性,閑魚在滲透率、用戶使用時間等數據上遠超轉轉,反戈一擊的關鍵就在于“引爆”流量,把“加法”做成“乘法”。
為此,閑魚迅速施以三記重拳:
1.發展阿里旗下拍賣業務,通過“雷士照明創始人股票拍賣”等爆點博取關注。
2.上線知識與技能服務變現,比如留學生陪練口語,陪練王者榮耀,吸引大量年輕用戶加入。
3.上線租賃業務,包括寫字樓、整租房、車位等小類。憑借社交功能、數據優勢,很快獲得相對58、鏈家等“弱社交友商”更優的用戶體驗,成為新爆點。
面對閑魚找“爆點”的新招數,轉轉找起了“熱點”,向二手3C產品除外的熱點市場發力。
比如,轉轉新開辟母嬰閑置共享,解決母嬰產品使用周期短的痛點。
轉轉發力代步工具、生活家居等閑置共享,致力于改善產品替代性強的痛點。
上述熱點市場的開發,與轉轉優品類似偏“京東模式”,發布商品信息需經過層層審核。甚至從主頁面上,轉轉也逐漸變成手機、母嬰、生活家居等熱點分類的簡單拼盤。這些舉措,進一步簡化了交易流程,突出了“必須性”要素。
顯然,閑魚與轉轉的競爭正走向“爆點”對抗“熱點”的新階段。雙方原本秉持的價值與方法論,正趨向于市場有利的功利化原則。
大戰在即,盈利就成為次要選項。姚勁波說,轉轉在5-10年內不考慮傭金與廣告費;處端說,閑魚壓根還沒有考慮賺錢這檔子事——可以預見,閑置交易市場很快將進入燒錢大戰的序幕。
不過,與滴滴大戰快的,摩拜大戰ofo,美團大戰餓了嗎不同,閑魚與轉轉的商業模式差異較大,奮斗目標也南轅北轍:前者要做社交大鱷,后者要做細分市場的電商巨頭,只是因為出發點均是閑置交易而糾纏在一起。
生而不同,或注定一決生死。
編?輯:彭?靖 ?liqing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