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山北麓,桃江河岸邊。
她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設縣,是有千年歷史的客家古縣;這里有世界圍屋之都、中國圍屋之鄉等美稱,境內有376座各具特色的圍屋,占贛南客家圍屋的70%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特別、保存之完好,均為全國之最;是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縣,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如今這里迎來發展新機遇,成為江西省最年輕的縣級市,據江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6月29日發布消息,根據民政部《關于同意江西省撤銷龍南縣設立縣級龍南市的批復》(民函〔2020〕61號)精神,國務院已同意撤銷龍南縣,設立縣級龍南市,以原龍南縣的行政區域為龍南市行政區域,龍南市由江西省直轄贛州市代管。
龍南市地處江西省南部贛州市南部,有江西省南大門之稱,四周分別與全南縣、信豐縣、定南縣以及廣東省和平縣、連平縣相鄰;始設縣時,因縣城處百丈龍灘和龍頭山之南得名,據《龍南縣志》:因縣境北有龍頭山,縣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據《郡縣釋名》:以縣位居百丈龍潭之南定名。
下轄9個鎮、5個鄉:龍南鎮、武當鎮、楊村鎮、汶龍鎮、程龍鎮、關西鎮、里仁鎮、渡江鎮、九連山鎮,桃江鄉、東江鄉、臨塘鄉、南亨鄉、夾湖鄉,境內有安基山林場;總面積1641平方公里,人口33.82萬,市人民政府駐地龍南鎮龍南鎮龍翔大道距離省城南昌584公里。
這里古時屬南野地。春秋時屬吳國。周元王三年(前473)隸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地屬楚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屬南壄縣。三國吳孫權嘉禾五年(236)南壄縣析置南安縣,治今南康,屬之。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南安縣更名南康縣,隨屬至唐初,永淳元年(682)南康東南境析置南安縣,天寶元年(742)南安縣為信豐縣;信豐縣析置百丈鎮,又改百丈鎮為虔南鎮。時龍南即虔南鎮。隨屬。
五代吳武義中設龍南場(虔南場)。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設龍南縣,治今址。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虔南縣。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復名龍南縣。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并入信豐縣,至大三年(1310)復置。明洪武初屬贛州府,隆慶三年(1569)龍南縣析出高砂、下歷、橫江等地參與設置定南縣。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龍南縣大龍、新興等地參與設置虔南廳。
民國初屬江西贛南道,1926年直屬江西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十三行政區駐地,次年改屬贛南政務專區,1935年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1949年9月屬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州分區。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人民行政公署,屬贛南行政公署。1954年6月撤銷贛州專員公署,龍南縣改屬贛南行政公署。1964年屬贛州專區。1978年7月屬贛州地區。1989年11月武當鄉撤鄉設鎮。1992年7月楊村鄉、程龍鄉、汶龍鄉撤鄉設鎮,玉巖鄉改設馬牯塘鎮。
1996年3月19日里仁鄉、東坑鄉、關西鄉撤鄉設鎮。1999年7月贛州地區改設贛州市,隨屬至今。2000年5月渡江鄉撤鄉設鎮,同年12月馬轱塘鎮劃入龍南鎮。2003年10月黃沙鄉劃入龍南鎮;東坑鎮劃入里仁鎮。2016年九連山墾殖場改設九連山鎮,轄古坑村、潤洞村、墩頭村3個村,鎮政府駐古坑村。2020年6月,龍南縣獲批改設縣級龍南市。
市域位于九連山北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四周多山中間平坦,有中低山、丘陵、巖溶等地貌有登高崠、東華山、棋棠山、金門山等山峰,最高峰黃牛石頂海拔1430米;有桃江、太平江、渥江、濂江、灑江等河流;她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9℃,無霜期歷年均286天,年均降雨量1526.3毫米;森林覆蓋率達80.3%,設有九連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紅豆杉、銀杏、粗榧、香果樹、伯樂樹、云豹、水鹿等,是國內乃至世界著名的珍稀物種基因庫。
這里是世界著名的重稀土之鄉,有稀土、石灰巖、白云巖、鉀長石等礦產,以稀土礦和煤礦最多,其中離子型重稀土儲量占世界的70%,質量居世界之首;有水稻、大豆、花生、甘蔗等農產;盛產香菇、木耳、油茶、板栗、茶葉、杉木等,楊村鎮的香菇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之一;有龍南珍珠湯、太平香菇、楊村烏粉、太平水酒、坳背梨、龍南板栗、紫皮大蒜、絞股藍、香脆花生等特產。
江西省十佳魅力新城龍南市客家文化以及風情濃郁,保持了中原唐宋時期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語言特色,秉承了客家文化,展現了客家風貌;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烏石圍是其中的代表,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和建筑教科書。作為江西省森林城市,這里山川秀美,旅游資源豐富,有南武當山、九連山、關西新圍、龍頭灘瀑布、燕翼圍、楊梅千年古樹群、湯湖溫泉、客家酒堡、虔心小鎮、太平橋、玉石巖、安基山度假風景區、湯湖溫泉等景點;其中楊梅千年古樹群被譽為龍南九寨溝;太平橋被《世界橋梁大觀》收錄;九連山原始森林是全國重點觀鳥區之一,江西省唯一加入中國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