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近日,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針對《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了解讀。
《意見》要求各地認真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要素取之于農,優先用之于農,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投資力度,在“錢、地、人”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引導撬動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產業集聚。
健全財政投入機制。《意見》要求,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經測算,這一比例的提高,將會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同時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需要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
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意見》要求,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要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專注服務本地、服務縣域、服務社區,專注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縣域金融機構要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產業,這是改變農村存款流入城市的重要舉措。《意見》要求,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通過實施擔保費用和業務獎補,加大對符合條件的鄉村產業發展項目融資擔保力度。鼓勵地方通過實施擔保費用補助、業務獎補等方式支持鄉村產業貸款擔保。拓寬擔保物范圍,允許權屬清晰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業設施、農機具等依法抵押貸款。
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意見》要求,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展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工商企業進入鄉村,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多辦一些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不得違規占用農地或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不能興辦污染環境項目。
完善用地保障政策。《意見》要求,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耕地占補平衡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開展縣域鄉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業。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領域的純公益性項目建設。鼓勵地方政府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項目建設。
健全人才保障機制。《意見》要求,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產業。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院校擴大農村定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開展面向農技推廣人員、鄉土人才的評審。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實行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