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的歷史上,掌權的女性屈指可數,像漢朝的呂后和清朝的孝莊太后等,但能稱帝的女性就只有武則天一個。
武則天的事跡我就不過多贅述了,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只說武則天生病,名醫張文仲替其醫治的故事。
先說說張文仲,他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成名,源于他用針灸療法為高宗治好了的眼病。后又明確地斷定在大殿上暈倒的大臣蘇良嗣必然無藥可救,結果正如所料,讓各位臣工和天子對其刮目相看,隨即提拔他為侍御醫,即侍奉在天子左右的御醫。可見天子對張文仲極為信任,這就為張文仲替武則天醫治脾胃疾病埋下了基礎。
在唐高宗李治掌政34年后于貞觀殿駕崩,隨即武則天繼位。武則天作為一位女皇帝,肯定是要受到一眾老臣和皇親國戚的反對的,那武則天能怎么做來排除反對的聲音呢?除了排除異己之外,她還要廢寢忘食地忙于治理國家和變革,不然怎么開創開元盛世呢。
武則天繼位后每天都在忙于處理國家的政務和協調各方面反對的人群,就在這樣繁忙的工作中,她常常忙到深夜,很多時候都忘了吃飯,侍女們把飯菜熱了又熱,有時她就匆匆吃幾口完事。長此以往之后,她總感覺自己全身疲憊、肢體發軟無力、吃點東西就腹脹、還經常胃痛、膚色有點發黃、還有便秘,還有頭發總是有的特別快。開始時只是輕微不適,她以為自己只是勞累所致,就讓侍女給她煲湯補補。可時間一長,病癥越來越嚴重,于是他就傳喚侍御醫張文仲為她診斷。
張文仲替皇帝陛下把脈之后,又看了看其舌苔,發黃且有齒痕,然后他已經對皇帝陛下的病情了然于心了。接著他把武則天近來的身體表現一一說了出來,結果個個都說到了點上。他判定武則天這是長期勞累、飲食不規律、熬夜和情緒不暢而導致的脾胃虛弱,且有一段時間了,從而使自己身體的“濕氣”增加,需要健脾胃和祛濕氣。武則天大悅,于是就叫張文仲替自己用藥調理。
張文仲在給武則天診斷結束以后,寫下了一個藥方,讓侍女送到了尚藥局,尚藥局就抓緊為武則天熬制,每天早起和晚睡前喝一次,一個月后武則天的病癥減輕了很多,整個人更精神了。隨即傳來張文仲替她把脈,診斷后張文仲說“恭喜陛下,您的病癥已經接近痊愈了,脾胃狀態好多了,濕氣也緩解了不少,只需再服用此方月余便可康復”。武則天也龍顏大悅,賞賜了張文仲,又提拔他為尚藥奉御。
那張文仲到底用了哪幾種中草藥調理好了武則天的脾胃和濕氣呢?其實他只用了8種材料,有山楂片、茯苓、薏苡仁、決明子和桑葉等。
桑葉:桑葉煮著喝,用在這里有疏散風熱的作用。
決明子:決明子常被用來通腸和排濕氣。
茯苓:祛濕氣比較快的草本植物。
薏苡仁:干炒后能用來健脾胃和排濕氣。
山楂:酸甜可口,在這里被由來開胃健脾。
張文仲活了80歲,他一生著有《隨身備急方和《法象論》等,這些著作一直流傳至今,見證了他的醫術精湛和一個時代醫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