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視新聞,目前,用于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的最后一臺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成功完成試車,它將交付長五B遙四火箭總裝。長五B遙四火箭將用于發射夢天實驗艙,以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設。
中國空間站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一系列的運載火箭都在有條不紊地準備著。不僅如此,執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6位航天員也都已經確定了,這意味著接下來的神舟十四號和十五號飛行乘組都已經選定了。那么,這6位航天員都是誰呢?會有外國宇航員嗎?
現在的太空可謂是熱鬧非凡,共有13名人類飛行在太空中,分別是國際空間站上的10位美俄歐宇航員,以及中國空間站上的3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與葉光富。
神舟十三號的三位航天員已經在太空中度過了5個多月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們開展了一系列太空科學實驗,并進行了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太空授課。預計再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神十三的航天員將會返回地球。
目前,中國空間站還沒有建造完成,還在進行關鍵技術驗證。等到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結束后,中國空間站將進入全面在軌建造階段。同時,也有航天員駐留在空間站上,協助完成空間站的建造。
為了完成空間站建造,需要發射實驗艙、物資以及航天員到太空中,這就要用到一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實驗艙用的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物資用的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載人用的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目前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已經完成總裝測試,它將用于發射問天實驗艙。長五B遙四火箭正在進行轉運前的最后準備階段,它將用于發射夢天實驗艙。長征七號遙五火箭已經完成測試,它將執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為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運送物資。
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已經完成測試,預計4月就能出廠,它將用于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神舟十四號都還沒有發射升空,怎么神舟十五號的火箭就已經完成測試了?
事實上,這是自中國空間站開建以來實行的“打一備一”,也就是發射一艘載人飛船的同時,在地面上還會準備另一艘載人飛船。當時,神舟十二號在發射升空之后,神舟十三號進入待命狀態。同樣地,神舟十三號發射之后,神舟十四號也進入待命狀態,目前仍然處于這個狀態。
提前準備好下一艘載人飛船,主要是考慮到了載人任務持續時間前所未有的長,以防太空中的載人飛船出現緊急情況,比如被太空垃圾撞壞,航天員無法返回。這時,另一艘載人飛船就能緊急升空,去接回太空中的航天員。
2009年,一顆報廢多年的俄羅斯人造衛星撞上了一顆正常運行的銥星,碰撞速度高達11.7公里/秒,結果導致兩個航天器被撞毀,并產生大量的太空碎片,直徑大于10厘米的至少有1000塊。
太空中有很多不受控制的報廢航天器,還有大量的太空碎片,它們會對正常的航天器造成威脅。為此,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配備了26臺火箭發動機和4臺霍爾推進器,它們產生的動力可以隨時改變空間站的軌道,從而避免被太空垃圾撞上。但為了進一步確保航天員的安全,我們還是準備了應急救援飛船。
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后,將會陸續發射天舟四號、神舟十四號,三位航天員將在軌駐留半年。接著又會發射問天、夢天實驗艙,它們將會與核心艙組成“T”字型,從而實現在軌完成建造中國空間站。
接下來,還有天舟五號、神舟十五號相繼發射升空,到時將有6位航天員共處中國空間站。相處一周后,神舟十四號將會返回地球,神舟十五號的三位航天員繼續完成為期半年的太空任務。
雖然目前已經選定好了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的6位航天員,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并沒有對外公布具體名單。至于會不會有外國的宇航員,在空間站建造階段是不會有的。
歐洲航天局(ESA)的宇航員已經跟我國的航天員進行過聯合訓練,他們前往中國空間站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在此之前,這些外國宇航員也在積極學習中文,從而更好適應中國空間站的中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