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非鳥形)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但事實上,早在6500萬年前,恐龍也許已經離開地球,飛上月球,甚至去往更加遙遠的火星。那么,恐龍是怎么飛到太空中的呢?難道真的有恐龍文明嗎?
根據化石證據,恐龍的誕生時間可以追溯到2.3億年前的三疊紀。在隨后長達1.6億年的時間里,恐龍一直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它們是當時地球陸地上的主宰物種。人類僅僅用了兩百多萬年就發展出科技文明,那么,在地球上存在如此之久的恐龍有建立文明嗎?
在恐龍家族中,出現過像伶盜龍這樣大腦比較發達的“聰明”恐龍,但它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來創造出恐龍文明。人類是目前地球上出現過的唯一智慧物種,人類進化出智慧純屬偶然中的偶然。不同的生物都有各自適應自然環境的生存能力,智慧不是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
既然恐龍沒有文明,它們并不是乘坐宇宙飛船前往月球,那它們又是如何離開地球的呢?
事實上,恐龍很可能搭上了小行星的便車。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過11公里的大型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了地球,產生了一個深度20公里、直徑150公里的巨型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這場大碰撞當場摧毀大量的生物,并導致地球氣候出現災難性劇變,由此引發了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先是植物大規模滅絕,然后是大量草食性動物滅絕,接著是肉食性動物滅絕。據估計,當時有四分之三的地球物種徹底消失,其中就包括位于食物鏈頂端的非鳥形恐龍。
科學家推測,當時希克蘇魯伯隕石以20至40公里/秒的極快速度撞上地球,從而造成極其猛烈的爆炸。超強的沖擊波能夠激起地球上的各種東西,這其中也包括處在事發地附近的恐龍。
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或者逃逸速度為11.2公里/秒,只要達到這個速度,物體就能無動力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在猛烈撞擊后,其中一些碎片將會被加速到超過地球的逃逸速度,它們將會沖出大氣層。
在此期間,一些恐龍也有可能被甩入太空中。雖然恐龍不能活著離開地球,但恐龍的遺骸完全有可能飛上太空。經過一定時間之后,一些恐龍遺骸有可能掉到月球上,有些甚至掉到火星上,或者一些如今還在太空中游蕩。如果真是這樣,恐龍比人類更早遨游太空。
天文學家認為,月球上應該散落著少量來自地球的隕石。但遺憾的是,在人類從月球上帶回的諸多月球樣本中,尚未發現來自地球的隕石。想要找到這些地球隕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它們的數量很少。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月球上可能存在恐龍化石,這是因為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一些來自月球、火星等星球上的巖石。當一些大型太空巖石撞擊月球和火星時,這些星球上的少數巖石碎片會被拋射到太空中。它們飛行一定時間后,就有可能掉到地球上,成為隕石。
在已知的隕石中,艾倫丘陵隕石84001(ALH84001)是最著名、最具爭議的隕石。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這顆隕石在1700萬年前從火星上炸飛,它在太空中飛了一千多萬年,并在1.3萬年前掉到地球上。
分析表明,ALH84001在火星上的形成時間可以追溯到41億年前,那時的火星有著大量的液態水,有條件孕育出生命。天文學家在ALH84001中檢測出了生命的痕跡,這可能是由細菌形式的生命留下的。
在小行星撞擊的作用下,地球和其他星球之間能夠進行物質交換。地球上可以收集到其他星球上的隕石,其他星球上也極有可能存在來自地球的隕石,甚至還有恐龍的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