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的一首詩,無一句用典,卻句句經典,驚艷了千年時光,美醉了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中,關于描寫女子容貌的詩詞真不少。如“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微暈紅潮一線,拂向桃腮紅,兩頰笑渦霞光蕩漾”、“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作家毫不吝嗇,筆下的女子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看了令人艷羨。
可是,我唯獨鐘情唐代崔護寫的“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因為他的這首詩描寫了一場浪漫艷遇的故事,唯美、感人!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崔護最經典的那首《題都城南莊》,全詩如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中記載: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個美麗純真的少女。翌年清明節,特意重游舊地,卻尋女不遇,于是作了此詩。
這故事富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可見,這首詩對后世影響巨大。
這首詩共四句,兩句一個場景,以時間更替換場景,去年和今年的場景相互映照著。
“去年今日此門中”,開篇便點明了時間與地點。那當然,那是詩人的一場浪漫艷遇,美麗而難忘。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鐘情?在花樣年華里暗戀那么幾個女子,是青春期的萌動。
或許還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次暗戀,那就更刻骨銘心了。據說男人最懷念的是初戀情人或暗戀的女子,會伴隨一生。如納蘭容若一直念念不忘初戀的表妹,陸游終生放不下唐婉,并為她題寫沈園二首,并流傳千古。
“人面桃花相映紅”,所有的花朵中,桃花是最艷麗醒目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它的容姿。
清朝姚際恒評論《詩經·桃夭》說:“桃花色最艷,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后人常用來喻女子了。
一個妙齡少女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下,更顯得嬌艷迷人、風姿綽約。
“紅”字是神來之筆,烘托出相輝映照明麗的景象與和諧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的人面桃花圖,詩人一見傾心。姑娘的嬌羞、躲躲閃閃的眼神,更令詩人心旌蕩漾,醉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納蘭容若的詞:“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寫出了初見時的嬌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古代的人的感情很含蓄,性格保守,即使心動也不敢表白。
回去之后,詩人思之如狂,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她極淡極淺的笑容,逃不過詩人夜夜的思念。如此煎熬了一年,詩人終于鼓起勇氣,重游舊地去尋找昔日遺落的愛情。
可是,依舊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還是那個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佳人卻不知何處去,只見門前一樹桃花在春風中凝情含笑。
這首詩,上個場景寫初見時的美麗與溫馨,下個場景寫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與心傷。
這首詩流傳甚廣,而且在以后的詩詞中也常見其痕跡。如:晏幾道的《御街行》“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再如:袁去華的《瑞鶴仙》“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等等。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日的遇見,是三生的慈悲種下的善果。人與人之間是講究緣分的,與誰相遇或離別早已注定,然后我們只是沿著命運的軌跡在行走,即使是參悟禪宗的高僧也不能更改命定的紋路。人生原本是萍聚,緣分盡了就散了。
能擁有更好,倘若不能,也要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讓我們遇見對方,給了我們一份美美長長的回憶,讓我們在海棠花里尋往昔,往昔里全是醉人的芳香!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志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癡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于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后狂醉三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