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騎驢入劍門”陸游入劍門干什么?難倒詩詞大會72位高手
作者:納蘭唐兒
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三千年的詩韻,五千年的文化。很多人從小在詩詞的浸潤下長大,血液里流淌著詩歌的基因,即使不會作詩也會吟。總之,詩詞已植根在生命里,有著鄉愁似的愛戀。
近年來,好多個電視臺都開播了傳統文化節目,尤其是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很火熱,很成功。自開播以來,老老少少都爭先恐后報名參與。
所有的參賽選手都不是泛泛之輩,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人。一些常見的詩詞,對于他們來說,真是小菜一碟了,可有時候恰恰相反,正因為簡單平時反而忽略它,久久而之記憶模糊反而答錯了。
例如,陸游的《劍門道中遇微雨》,百人團的選手答得一塌糊涂。
原題目是:陸游有詩云“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陸游入劍門干什么?
答案:A.到劍門躲雨、B.到四川成都做官、C.途徑成都轉道回老家
出題之人是點評嘉賓康震老師。闖關選手是彭敏。大家太熟悉他了,北大才子,現任《詩刊》雜志編輯,雖然他曾經獲得過《中國成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的雙料冠軍,但讓大家深深地記住他,則是在第二季以一敵二十五人,應對百人團“飛花令”車輪大戰而最終獲勝的環節。他淵博的詩詞儲備、謙虛而機敏的臨場表現,讓大家贊不絕口、佩服得五體投地。
按理,這道題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居然答錯了。答案是B.到四川成都做官。百人團的選手也有72人折戟沉沙,紛紛落馬。
這道題有這么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原詩。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老少皆熟悉他。小學生提起他,馬上想到他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年輕人提起他,馬上想到他與唐琬的凄美愛情故事,以及哀婉凄傷的《釵頭鳳》。
這首詩作于公元1172年冬。當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前線調回成都。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后方,是去危就安,他在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這是一首名詩,傳頌廣泛,感傷中又富有詩情畫意,十分動人。
詩的首句寫自己衣服上沾滿灰塵和點點的酒漬。次句寫自己一生行走萬里,漂泊過的地方無一處不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
開頭兩句刻畫了一個風塵仆仆、羈旅天涯的游子形象,也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為何“衣上征塵”?因為國仇未報,壯志難酬,“興來買盡市橋酒……如鉅野受黃河頓”,所以又有“酒痕”。
“銷魂”,那是因為“志士凄涼閑處老”。
陸游非普通的詩人,名與利對他來說太次要了,他心中唯有抗金大業。別的文人仕途不順,寫詩文是為了發牢騷,而他則是“但悲不見九州同”,他要上沙場,他要去戰火紛飛的一線。
他的夢想是馳騁沙場,連半夜睡眠里也是鐵馬冰河入夢來。他和詞中之龍辛棄疾是一樣的,辛棄疾即使酩酊大醉,也要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后二句,詩人反問自己,難道我這一生就只能做一個詩人嗎?然后在微風細雨中騎著驢子入劍門關,就此了結一生嗎?
當然,騎驢本是詩人的雅興。李賀騎驢曾帶小童外出尋找靈感,就是一個佳話。李白、杜甫、賈島、鄭棨都有“騎驢”的詩句或故事。晚唐詩僧貫休從杭州騎驢入蜀,寫下了名句“千水千山得得來”。
但陸游更向往的是“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戰地生活,“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這才痛快。
他不甘心以詩人終老,他追求生命的質量。可惜他壯志難酬,只好寫詩來遣懷、自嘲了。
為什么這么多人答錯呢?可能是忽略知人論世,建議大家讀詩文之前,一定要了解時代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
這道題,讓我們再次感受了陸游的愛國情懷,這首詩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去理解并背誦它。千年文壇,高手如云,陸游的詩或許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卻是最鐵骨錚錚的,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們一定要努力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一個國家的滅亡,首先是從語言開始。我們初中學過的課文都德寫的《最后一課》,已經提醒了我們。
2020/10/12星期一 完稿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志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癡迷文學、易經,學的是六爻,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只允許轉發鏈接,凡是復制粘貼在本平臺或別的平臺,請征求我同意,否則以侵權起訴,我已經與維權騎士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