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謝肇淛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比缃瘢嘧硕嗖实拇善饕堰M入了越來越多的家庭,我們或收藏或使用,你知道自己家里是哪種彩瓷嗎?下面給大家說說咱們瓷器的幾種彩,看你知道幾種。
1、褐綠彩
褐綠彩,顧名思義,是用褐色和綠色描繪的畫面。使用含鐵和含銅色料,在釉下或釉中繪畫,呈現褐、綠兩色的花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釉下褐綠彩:唐湖南長沙窯用含鐵和含銅色料在胎上繪畫,施釉后在高溫氧化氣氛中燒成,花紋呈褐、綠兩色謂褐綠彩。另一種是釉中褐綠彩:唐四川邛窯產品,多是在上釉以后,用含鐵和含銅色料繪畫,再上透明釉,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花紋呈褐、綠兩色,也謂褐綠彩。
2、白釉黑彩
又稱“白地黑花”、“白地黑彩”,瓷彩品種之一。燒制過程為先在成型的瓷坯上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并在化妝土上用毛筆蘸細黑料描繪圖案,然后上施一層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窯燒造。
此種工藝將傳統的中國畫藝術與制瓷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題材多為吉祥圖案,黑白形成鮮明對比,具有濃郁的筆墨情趣和醇厚的民間色彩。
白釉釉下彩為宋代磁州窯創燒特有品種之一,磁州窯系的另外一種裝飾方法是用針尖狀工具在黑色紋飾上勾劃出輪廓線和花瓣葉脈,將黑彩剔除,露出白色的化妝土,然后上施透明釉入窯燒造,其紋飾黑白分明,立體感較強。自北宋創燒以來,此種裝飾風格深受民間所喜愛,從北宋開始至元、明、清的大約五百余年的時間內被廣為燒造。
3、青花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青花,最經典高溫釉下彩瓷器,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
青花瓷生產于唐代,興盛于元代景德鎮,清康熙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它以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它占了瓷器的半壁江山。
4、紅綠彩
紅綠彩是在高溫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燒成后,在白釉上用紅、綠、黃等彩勾畫出紋飾,再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因此也常稱為“宋加彩”或“金加彩”。
紅綠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為主要底色,以潔白的釉色和大面積的紅彩相配合。紅綠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紅、綠、黃三色,但每種彩又有深淺不同的色階。紅彩是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彩,用青礬加熱、煅燒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將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現紅色,在施彩時就已知道其燒成后的呈色。紅彩一般為正紅色或稱棗紅色。綠彩則有翠綠、墨綠、褐綠和淺翠綠等不同呈色,這是在配制彩時控制呈色物質而有意造成的。黃色則有淺黃、明黃和金黃等色。紅綠彩瓷常與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時期瓷器裝飾藝術中的特點。
5、釉里紅
釉里紅瓷是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屬于元代中期景德鎮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
釉里紅瓷的制作工序與同時代的青花瓷大體相同。它是以氧化銅作著色劑,于胎上繪畫紋飾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里紅瓷。
6、青花釉里紅
青花釉里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里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所以其產品極為名貴。釉里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里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里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7、礬紅
產生于宋代,為釉上多種彩的前驅,后沿用于明代萬歷紅彩、鉛粉86%配制而成。著色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制法將硫酸亞鐵(青礬)煅燒、漂洗,加入鉛粉作熔劑,磨細備用。如作顏色釉色料,則調成釉漿,施于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溫烤燒之。明代嘉靖時,御器廠以礬紅釉取代銅紅釉。到清康熙時,礬紅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鮮艷,華麗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繪制紋飾,無一色釉器。嘉慶以后,礬紅色澤均不甚佳,僅光緒時稍有起色。
8、五彩
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于或少于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并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9、斗彩
斗彩是以釉下青花為輪廓,釉上填以彩色,燒成后遂有釉下彩與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態勢,故稱“斗彩”。
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藍”所用顏色也遠較成化斗彩為少?!斑\用不同的選料和配比,做出這么多的彩色,是成化時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創造”。成化青花色澤淡雅,釉上彩色鮮艷清新。已故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撰文談論成化彩色的特征:“鮮紅艷如血,杏黃閃微紅。水綠、葉子綠、山子綠等皆透明。姹紫色濃而無光??兹杆{色沉,孔雀綠淺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紅色重艷而有光。姜黃色濃光弱”。
10、琺瑯彩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復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于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園罐是其代表。
琺瑯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m瑯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的一面?,m瑯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意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于琺瑯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11、粉彩
粉彩瓷在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采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夸張變形的裝飾畫風。
12、淺降彩
淺絳彩瓷是清末時景德鎮具有創新意義的釉上彩新品種。從同治、光緒到民國初約50年之間,將中國書畫藝術的“三絕”——詩、書、畫,在瓷器上表現,使瓷畫與傳統中國畫結合,創造出瓷畫的全新面貌?!皽\絳”原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畫輪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起源于元代。其畫家代表人物為黃公望。而淺絳彩瓷中的“淺絳”,系特指晚清至民國初流行的一種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繪出花紋,再染以淡赭和水綠、草綠、淡藍及紫色等,經低溫(650—700℃)燒成的一種特有的低溫彩釉。
13、金彩
金彩瓷是指以金色為畫料在瓷器上作畫,有本金和顏料調和金粉。金自古以來就是高貴的象征,其繪畫出來的瓷器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它是皇室專屬色,現在已是尋常百姓家的飾物了。
14、新彩
舊稱洋彩,光緒年間,先自德國后自日本輸入的“洋彩”亦稱“新彩”開始在景德鎮盛行,這種顏料色彩純正鮮艷,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繪顏料(燒成溫度約600℃—900℃)由銅、鐵、錫、錳、鈷等多種不同金屬氧化物制成。
新彩在技法的運用上,可廣泛吸收中國畫、油畫、水彩畫以及木刻、剪紙等畫種的表現手法, 可豐富新彩的藝術風格。無論工筆、寫意,創作者均可盡情發揮, 局限性小, 可拓寬創作者的創作思路。
除了上面的十四種彩,還有顏色釉衍生的各種單彩,是一個大的分支,以后會專門再細寫一篇為大家介紹。
你還知道哪種彩呢?你最喜歡哪一種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