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壽山石雕大多是古代宮廷藏品,所藏清代帝后壽山石寶璽,方寸間體現出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所寶惟賢”璽
清乾隆,壽山石質,臥獸紐方形璽,漢文篆書。
此璽與“乾隆御筆”、“德日新”為一組,相配使用,鈐諸御筆書畫之上。“所寶惟賢”語出《尚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說明寶賢用能的重要性。乾隆帝將此為文入璽,以明其求賢若渴,綏遠撫近之心跡。
“乾隆敕命之寶”
清乾隆,壽山石質,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32.5px見方,通高335px,紐高125px。
寶璽四周淺浮雕夔龍及曲線紋飾,上部雕形態各異的螭龍,其印體和邊飾的做法與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筆之寶”如出一轍,可知乾隆帝此寶是利用宮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寶應專鈐于乾隆帝發布的敕書之上,其地位與“二十五寶”之中的“敕命之寶”同,為乾隆帝諸寶璽中規格較高者。
“親賢愛民”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雙獸紐方形璽,漢文篆書。
此寶為雍正帝御極后的自箴之作。其一向以為君者當以親賢為治國之本,以愛民為立政之基,尤其甫乘大統之際,更時刻不忘,以此作為律己待人之警言。與清朝皇帝一貫提倡的“敬天法祖親賢愛民”的政綱正相吻合。
“兢兢業業”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玦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107.5px,長235px,通高112.5px,紐高45px。
“兢兢業業”語出《尚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說“為人君當兢兢然戒慎,業業然危懼。言當戒慎,一日二日之間而有萬種幾微之事,皆須親自知之,不得自為逸豫也。”該璽刻于雍正帝即位后不久,為雍正帝自勵自勉之作。
“朝乾夕惕”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飛熊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50px見方,通高175px,紐高100px。
該寶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經常鈐蓋于其御筆書法之上。此寶之飛熊紐雕刻精細,為清早期印紐雕刻之代表作品。
“敬天尊祖”璽
清雍正,壽山石質,鼉龍紐方形璽,篆書。面165px見方,通高237.5px,紐高112.5px。
敬天尊祖是雍正繼位初期十分重要的執政思想,并一直貫穿于其整個執政過程之中。此寶正是這一思想的真實反映。此寶是雍正帝早期重要寶璽之一,經常鈐蓋于其御筆書法之上。
“雍正尊親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臥象紐方形璽,漢文篆書。
臥象雕刻細膩,身體各部位比例恰到好處,體態生動,象側置寶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
“雍正敕命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質,海水行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10px見方,通高287.5px,紐高150px。
寶璽四周淺浮雕夔龍紋飾,上部海水行龍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