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雖然梵高著作大多是油畫作品,但其實梵高也有不少的素描作品。
梵高的創作初期包括埃頓時期,海牙時期和德倫特時期。
當梵高畫它們時已經是快30歲的人了。這些作品大約完成于1881年—1883年間。
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礦區受到巨大打擊,對上帝幾乎絕望,卻終在迷茫與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歸宿,繪畫。
他開始大量臨摹名畫,并畫了大量素描習作。可以說,梵高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
他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又有極高的文學素養,這使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
梵高喜歡倫勃朗,喜歡米勒,他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
深沉厚實的風格雖與其以后的畫風有極大的反差,但畫中所表現出的氣質與精神卻是永恒不變的。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
早年因學習傳統繪畫技法,畫面色彩并不明快,后來受新藝術流派影響以及個人氣質使然,畫面變得色彩強烈,色調明亮。
后來受到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的探索、自由地抒發內心感情的風格,追求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追求畫面的平面感、裝飾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
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