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朋友邀請!
家譜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俗稱族譜、宗譜、世譜、祖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等。是用來記載一個姓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子孫傳承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在古代,人們十分重視家譜的修訂和傳承。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家譜通過記錄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給后人留下的一部優秀的家庭傳承發展教科書,后人可從中得到經驗借鑒、文化傳承和思想啟迪,是一個家族的精神家園。如今民間開始興起的修家譜熱潮,以及海外華人回國省親尋要問族,就是一種血脈凝聚和文化認同,可見其中家譜的重要意義。
一、家譜簡介
家譜作為中華幾千年歷史發展傳承而來的文化表現形式,雖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因各種因素而編寫形式有所不同,在編寫體例、記載范圍、記載內容和編修重點會有所不同,但其格式規范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統一的一套完整體系。一般來說比較完整的家譜大致包括以下內容:譜名、譜序、譜例、譜論、恩榮錄、像贊和遺像、姓氏源流、族規家法、祠堂、五服圖、世系圖、傳記、譜系本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年譜、藝文、字輩譜、領譜字號、續后篇、捐修人員等。大多數家譜在內容格式上可能只用到其中部分內容,但各家族家譜格式中的都要用到其中譜序、凡例、姓氏源流、族規、祠堂、世系圖、傳記、字輩譜、捐修人員等主要部分。
二、家譜的主要內容。一般家譜的主要內容有:
1、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于本族的記述。
2、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3、姓氏源流。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4、族規。 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戒、家法、家禮、族規、族約、祠規、戒諭等。
5、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介紹祠堂的建筑規模、地理位置,堂號及來源,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6、世系圖。世系圖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家譜所共有,世系圖用來清楚地記載每一個家族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繁衍發展。使用較多的世系圖模式有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四種,歐式又稱橫行體,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 用起來很方便。蘇式又稱垂珠體,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用豎線串連而無橫線連接,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寶塔式,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用橫豎線連接,豎線在中間,家族人員少時在一張紙上非常直觀,超出就有可能會造成不便和錯誤。
不管采用什么樣的世系圖,通常都要記述以下內容:身之所出;姓名性別字輩生歿時間等;婚姻狀況;子女狀況等。
7、傳記。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志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德行高尚、功成名就或某些方面影響較大的人等的事跡和傳記資料。
8、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9、藝文。藝文是收錄家族中名人所寫的各類著述文章等作為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重要書信來函,以及其他一些有價值的文獻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
10、捐修人員。家譜的編修或續修,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耗時耗力,需要較大的投入,故經常要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一般修譜的慣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近年不少地區家譜出現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況,每次都是大手筆大開銷,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勞民傷財,不可取。
三、家譜的編修方式
家譜編修,以前都是由家族自己組織人員編寫的?,F在也有了專門的家譜編修公司,不過委托這類編修公司要慎重挑選,編修質量高,信譽好的公司。
另外隨著技術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借助一些軟件工具或專門的修譜軟件,有些家族開始編修全國性姓氏通譜,并讓家譜登上了互聯網平臺,方便家族人員閱讀和聯絡。這也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四、編修家譜的注意事項
家譜是中國幾千歷史傳承下來的,自然會存在不少封建朝代的落后思想和陳規陋習,在編修家譜時,要注意摒棄一些不好的東西。重點是剔除舊家譜中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和宗法觀念,不能攀附假托。另外,現在社會是男女平等,再加上獨生子女和少生優生,導致后代希少,這些都要求改變古代家譜中只有男孩才能正式記錄入家譜的習俗,現在修家譜時,女兒的名字出生教育信息等生平也一樣會詳細地記錄進家譜里面。
五、編修家譜的積極意義
家譜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見證,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安排。號稱是人生三大終極問題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自古以來一直困擾著眾多的哲學家和宗教家,而家譜可能就是中國人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輕松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是誰——姓氏源流,我從哪里來——世系譜,我到哪里去——家族墳塋和祠堂。現代編修家譜仍然有著一定積極意義,可以增強家族和集體認同感,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親情聯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另外家譜也是具有一定文學、社會、史料價值的,可以作為正史有益補充,留作以后的歷史研究資料。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于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的延續也將在新的時代繼續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傳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