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核能,相信很多科技迷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前蘇聯核物理學家諾曼夫曾經說過:“在小小的原子面前,整個人類文明都應該感到謙卑”。
微觀粒子
如果不是愛因斯坦等人發現了原子的秘密,人類永遠也無法想象,在肉眼看不見的世界里,隱藏著能夠摧毀一切的力量,宇宙把它最強大的一面留給了微觀粒子,而不是宏觀世界,或許它的本意就是不希望有任何文明能夠涉足這個領域,因為任何一個試圖掌控這股力量的種族,都注定會作繭自縛。
核能
在整個宇宙范圍中,人類觀察到的一切恒星天體,其能量來源都是核聚變,包括我們的太陽都是如此,恒星是宇宙發光發亮,滋養萬物的最基本單位,沒有恒星的溫暖就不可能有地球文明的今天。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沒有恒星能源滋養的行星上,不可能誕生有機生物,因此恒星往往被視為“母親”也就是孕育一切的力量,人類距離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核聚變的能源早已走進我們的文明,氫彈就是核聚變最直接的體現,一顆50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足以撼動我們的大陸板塊。
反物質湮滅概念圖
從實際角度出發,核聚變和氫彈代表的核子能,是人類科學目前能夠掌握的最強大的“自然之力”,然而在1928年,一個名叫狄拉克的物理學家突發奇想,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存在對立屬性,延伸到微觀粒子層面,就好比一個正電子一定有一個和它對應的反電子。從那以后,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就又有一個全新的觀念,那就是“湮滅”。
狄拉克
當一個正屬性微觀粒子和一個負屬性微觀粒子相遇的時候,它們之間會瞬間“湮滅”,將物質屬性徹底剝離消失,釋放出巨大的能源,這就是純能,不寄托與任何物質載體的純能。
我們都知道,強大無比的核武器其實也是利用原子之間的分裂和聚合釋放其中的部分能量,即便如此這股力量也足夠強大,我們根本難以想象,如果兩個微觀粒子之間的物質屬性徹底消失,釋放的能源該有多么恐怖。
湮滅
從理論上來講,幾百克的反物質能源比全世界最強大的氫彈更有威力,而且不同于核武器會釋放的各種輻射物質,反物質的湮滅效應釋放的是純粹的能源,沒有任何污染,有的只是無可匹敵的強大。
有科學家認為對反物質的研究能夠解開宇宙起源的秘密,為人類揭示宇宙大爆炸的能量來源,反物質的湮滅效應極有可能同宇宙中異常的高能反應有所關聯,這也是為什么反物質的研究一直都是人類科學的尖端項目了。
反物質武器概念圖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人類觀察發現反物質最重要的利器,不過遺憾的是反物質的獲取極端艱難,人類至今捕獲的反物質加起來僅有幾納克(十億分之一克),根本不足以產生任何能量反應,
制取一克反物質需要消耗的能源大約為25*1015千瓦時的傳統能源,如此驚人的消耗,也讓科學家們“望反興嘆”,時至今日,反物質的研究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距離人類的實踐操作,恐怕還要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