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地球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生命世界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贊歌,塑造了地球環境,孕育了人類文明史詩,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在科學傳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聲與華南植物園聯合開設“花顏鳥語”專欄,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薈萃自然體驗的點滴故事。惟愿她為自然世界代言,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惟愿她解讀科學前沿,講述科學故事,封存自然足跡。
今年的三伏天格外漫長,酷熱難耐,清涼多汁的西瓜成了我們的最愛。一提起西瓜你是否就想到長在藤蔓上的西瓜,然而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還有一種長得胖胖圓圓掛在樹上的“西瓜”。更為奇特的是它開花之后,幼果像氣球似的蹭蹭蹭一周就迅速長大,然后掛在樹上慢悠悠的半年才會變老,它就是鐵西瓜。
未成熟的鐵西瓜外觀青綠光亮,有白色小斑點(鄧新華/攝)
奇特的鐵西瓜
植物的世界就是這么千姿百態,南方的植物更甚。之前新聞報道一片樹葉砸傷人(大王椰子一類的植物葉子),令無數北方的小伙伴驚訝不已,然而南方的果也一樣的神奇,華南植物園溫室的鐵西瓜于2007年移栽,2010年開始結果至今,碩果累累,每一個見到鐵西瓜的人無不駐足觀賞,嘖嘖稱奇。
鐵西瓜(Crescentia cujeteL.)為紫葳科葫蘆樹屬小喬木,屬名 crescentia是為了紀念意大利作家Pietro Crescenzi (1230-1321),種加詞cujete為鐵西瓜的巴西名稱。鐵西瓜枝條開展,分枝少,葉互生或簇生, 常常2-5枚葉長在一起。花冠鐘狀,微彎,一側膨脹,一側收縮,淡綠黃色。在《中國植物志》里記載鐵西瓜的中文名為“葫蘆樹”,應該是翻譯自英文名“calabash tree”。
簇生的葉和花苞
鐵西瓜又叫葫蘆樹
一說葫蘆樹我們可能覺得陌生,一提起葫蘆我們那就熟悉了。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我們都背過《我要的是葫蘆》,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是葫蘆科葫蘆屬的攀援草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就叫葫蘆。葫蘆是我國古老的本土植物,葫蘆樹卻原產于熱帶美洲。不管是葫蘆還是葫蘆樹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果實成熟以后,外殼木質化,適合做容器、樂器或工藝品。在夏威夷等熱帶景區,經常可以見到精美的葫蘆樹果殼制成美麗的工藝品。不僅如此,葫蘆樹木材還可以用來做工具等。葫蘆在古代也叫“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記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因此鐵西瓜在中國臺灣又叫瓠瓜木。
藤本的葫蘆(徐曄春/攝)
鐵西瓜果殼做成的容器(圖片來自網絡)
鐵西瓜樹皮灰色至棕色,隨著年齡的增長枝干還會開裂。看上去一副飽經滄桑的模樣,實則生機勃勃。在華南植物園鐵西瓜幾乎一年四季都能觀花觀果,花兒此起彼伏,開一陣后養精蓄銳,又開一段時間。花后子房發育成果實,這種奇異的果實生長速度很快,大約一周就能長到直徑20多厘米,然后果實掛在樹上長達半年有余,才成熟掉落。奇特的果實,加上超長的觀果期,因此鐵西瓜是著名的熱帶觀果植物。
鐵西瓜開裂的樹干
樹干上開花結果
我們時常見到青綠光亮的鐵西瓜掛在樹上,甚是招搖,然而它的花卻是非常低調的綠色,要是與葉一起混在枝條上,就更不容易發現。但也有例外,鐵西瓜是老莖生花結果植物,常常也將花開在光禿禿的樹干上。部分生長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下層的樹種會出現樹干或老莖上開花結果的現象,比如熱帶水果菠蘿蜜、木奶果等。熱帶雨林中物種豐富,植物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動物傳粉的機會,紛紛各顯神通,此外粗壯的樹干也能承受果實的重壓。老莖生花結果是植物在熱帶雨林環境下的一種生態適應對策。
老莖生花結果的菠蘿蜜
鐵西瓜樹干上的清新綠花
鐵西瓜小清新的綠色花,雌蕊1枚雄蕊4枚。開花時間一般是傍晚或晚上,單朵花花期短,晚上開花早上凋零,第二天地上的落花仿佛在提醒人們“嗨,我昨晚盛開過啦”。要是運氣好,早上還能碰到整朵花“啪啪”的直掉下和樹上“茍延殘喘”即將凋零的花。我時常在樹下發呆,好奇昨晚發生了什么,有什么動物來幫它傳粉呢?在原產地鐵西瓜主要由蝙蝠傳粉,老莖生花、晚上開花、花朵大、花冠口朝下、有輕微臭味,種種的特征正合蝙蝠的意。
傍晚新開的鐵西瓜花(楊志紅/攝)
早上即將凋零的鐵西瓜花
老莖生花的鐵西瓜與蝙蝠(圖片來自網絡)
早上地上的落花
此瓜不能吃
夏天的瓜果滋潤飽滿,豐碩喜人的鐵西瓜也不例外,讓人垂涎欲滴,連老鼠也相中了這饕餮大餐。同事們時常關注著,嚴防死守,把幼果套上袋,把長成的果取下袋,然后帶著慈母般的微笑打量一番。鐵西瓜的果沒長大時,容易被老鼠啃,果老了殼硬了老鼠也奈何不了了。很顯然,鐵西瓜結果的本意不是給老鼠啃的,而是更喜歡被馬吃。據資料記載,在原產地的一種馬會打開堅硬的外殼,幫助傳播種子到遠方,繁衍生息。
鐵西瓜果成熟時由綠漸漸轉為淡黃
鐵西瓜花萼2深裂,柱頭薄片狀具兩裂片(楊志紅/攝)
鐵西瓜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能不能吃呢?今年三月還真的砸下來一個尚未成熟的果,得以有機會一窺究竟,漿果,果肉白色,果肉粘稠狀,味道很怪,不能供人類食用。鐵西瓜在熱帶地區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據現代研究表明,鐵西瓜其種子、花及葉子含有生物堿、黃酮、皂苷、萜類等化學成分,被用來治療多種疾病,也為其在民間醫學中的治療用途提供了科學依據。
打開的鐵西瓜,直接上圖,滿足好奇的朋友們(李貴華/攝)
美麗奇特又實用的鐵西瓜來自紫葳科。紫葳科植物絕大多數都具有鮮艷奪目大而美麗的花朵,以及各式各樣奇特的果實形狀,相信生長在南方的小伙伴對這個科的植物一定不陌生,《致橡樹》里的凌霄花,浪漫藍紫色花兒藍花楹,庭院觀賞植物炮仗花、蒜香藤,常見行道樹吊瓜樹、火焰木等。不僅如此,紫葳科這一家子還盛產“國寶”,黃花風鈴木為巴西國花,紅花風鈴木是薩爾瓦多的國樹,鐵西瓜是圣盧西亞的國樹。其實,認識植物很簡單,從身邊的花花草草開始欣賞,觸類旁通,相信你一定會收獲更多的知識,還有無窮的樂趣。
華南植物園藤本園正在盛開的紫葳科植物凌霄
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0, 69: 057.
2. Ejelonu BC, Lasisi AA, Olaremu AG et al,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alabash (Crescentia cujet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M], 2011, 10(84), 19631-19636.
3. http://www.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319161-2
4. 曾宋君, 紫葳科觀賞喬木介紹[J], 花卉, 2014, (6):22-27.
5. 楊書香, 紫葳科三種植物的二裂片柱頭運動特征與傳粉過程[D], 2005, 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 張哲等, 紫葳科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研究[J], 現代園藝, 2018, (10): 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