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都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就像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一個人的思維,性格,只能通過他們自己去改變,別人能夠提供幫助的,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將你的想法,強行灌輸給他,非但不能改變他,反而會加劇你們之間關系的破裂。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投射性認同”。
心理學家克萊因提出這個觀念,指的是:一個人用他們認為的方式投射到別人身上,逼著別人去接受他的想法。
而在情侶相處過程中,這樣的現象更加明顯。
我們所說的“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強,本質上都是“投射性認同”。
第一:自我心理預期的審判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經??茨承┤恕安豁樠邸钡臅r刻?
這個“不順眼”,就是對方的某句話,某種行為,不符合你的心理預期。
比如說:
你幫朋友做某件事,可朋友卻變本加厲,用完你一次又勉強你做別的事情。
這個時候,朋友的再次要求,就超過了你的心理預期,你會下意識地反抗他的念頭。
這可以理解為,當他人的所作所為,與你想象中有著些許落差,或者有很大的不同時,人的內心自我防備機制,就會做出反抗。
就像父母看到孩子做某件事出錯的時候,有些父母會耐心解釋,有些父母二話不說先教訓一番孩子。
這兩種應對方式,都屬于自我心理預期的審判。
只不過做出的回應方式不同罷了。
而在情侶相處時,你之所以想要改變對方,跟這個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你讓他刷碗,打掃衛生,可他實在是做得太差,引起了你的不滿;這個時候,你就開始生氣,莫名其妙地想要跟他發脾氣。
因為有了這種心態,所以我們才會試圖改變別人。
第二:“自戀心理”作祟
盲目的自信就是自大,而過分自大,就是自戀心理的產生。
在生活中,不難聽到這樣的話“我是對的,你就應該聽我的”。
心理學中有個觀點:
“人人都會有自我良好的心態,需要用這種心態不斷維持著自己的高自尊形象?!?/span>
當他人的觀念與你產生了沖突,當愛人的行為、語言,想法,與你有著些許差別時。
你心中的盲目自信,你的自戀心理,就會讓你做出一些反抗行為。
一旦這樣的心態產生,會影響到兩個人感情的方方面面。
你喜歡看小說,他喜歡看劇,你偏要勉強他按照你的思維去看小說。
你喜歡吃甜食,他卻喜歡吃辣,你就勉強他跟著你一起吃甜食。
當我們對自己“過分自信”的時候,就意味著錯誤的思維將要產生。
第三:過分的控制欲
控制欲這個東西很飄忽,不僅體現在生活中,社交中,還體現在我們的戀愛之中。
戀愛中的控制欲往往表現在:
限制對方的行為與社交范圍,不允許對方與異性走得太近,嚴重的話甚至會上升到“精神控制”。
試圖掌控對方的生活,想要事無巨細地了解對方的一舉一動。
情侶相處時,常見的表現有:每天給你打十幾個電話,發幾百條信息,試圖了解你的各種行為。
“你跟誰在一起,在做什么,有沒有異性,什么時候回來”。
類似的話語和行為,都是控制欲的一部分。
那些控制欲強的人,往往更容易做出勉強伴侶的事情。
控制欲強的人,本質上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不想要失去對周圍環境的控制能力。
試圖徹底改變對方,就是希望通過控制欲,將對方牢牢地握在手中。
第一:明白感情不是勉強而來
人生在世,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順勢而為。
什么是順勢而為?
在感情中可以理解為:一切應該保持穩定的節奏發展,水到渠成,是你的終究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無論如何也勉強不來。
如果你執意要勉強對方,不僅不會加深你們倆的感情,還會一點點將對方從你身邊推開。
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讓你擁有理智的思維。
保持一顆隨緣的心,才能讓你的感情,朝著更穩定的方向走下去。
第二: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人格
在生活中,永遠都不要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是你的父母。
你的家庭條件很好,不代表你就有能力將好的家境延續下去;如果你自身能力差,那條件再好,也會在你手中敗光。
在愛情中,永遠也不要過度依賴對方。
當你過度依賴對方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感情的天平在朝著對方傾斜。
只有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讓你擁有無論處于何等境地,都波瀾不驚的心態。
我見過不少人在戀愛、結婚后,為了對方放棄自己的工作,朋友圈子,興趣愛好。
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夠理智,只能說明你過度依賴他。
一旦他離開了你,那你的生活豈不是被你自己毀掉了?
只有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才能在愛情中有更多的底氣。
在感情中,你會要求對方按照你的想法生活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