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化積分 | 診斷 | 臨床解釋 | 性別和年齡問題 |
0 | 沒有明確粥樣斑塊,CVD危險性極低 | 陰性結果,沒有CAD的可能性到達90-95% | 針對超過40歲男性及女性患者而言;對于更年輕的患者要引起警覺 |
1-10 | 極少的斑塊,CVD危險性低 | CAD的可能性非常小 | 針對超過40歲男性及女性患者而言,但請注意一般的忠告 |
11-100 | 輕度的斑塊,CVD危險性中 | 極輕度的冠脈狹窄可能 | 當超過年齡和性別所對應的75%危險性時、或者鈣化出現在2或更多的血管上時,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 |
101-400 | 中等的斑塊,CVD危險性高 | 中度的非阻塞性的CAD可能性極大 | 當超過年齡和性別所對應的75%危險性時、或者鈣化出現在2或更多的血管上時,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 |
401以上 | 廣泛的斑塊,CVD危險性極高 | 至少一處非常明顯的冠狀動脈狹窄〔大于50%〕 | 當超過年齡和性別所對應的75%危險性時、或者鈣化出現在2或更多的血管上時,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 |
1、胸痛、多種危險因素、年輕患者或絕經前的女性患者應該應該采取更積極的處理和治療措施。
2、鈣化積分的解釋:
●臨床要求鈣化積分,并綜合其它因素〔年齡、性別、病癥、危險因素〕作出決策;
●對于任何年齡的理想的鈣化積分是0,鈣化積分在超過75%或分布在2根或更多血管時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
●因為冠狀動脈鈣化是粥樣斑塊十清楚顯的標志,1-3年的隨訪有利于觀察粥樣硬化的進展;
●積分為0時說明沒有冠狀動脈鈣化,意味著99%的病例沒有明顯的動脈狹窄。但是并不說明沒有軟斑塊,尤其在年輕病人和嚴重吸煙者。
AAAS 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 日期:2021-04-30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之外再使用一種基于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可改善預測冠心病事件的風險分級。研究論文4月28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 2021;303[16]:1610-1616)?!?/span>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CACS〕在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中顯示,它與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有關聯。然而,人們對將CACS參加到傳統的冠心病〔CHD〕風險因子之中究竟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提高冠心病風險的分級依然不是很清楚。
美國西北大學芬堡醫學院的Polonsky及其同事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確定在一個冠心病預測模型中,在基于傳統的風險因子之上再增加CACS是否能夠提高冠心病風險分級的精確性。研究人員用電腦斷層掃描〔這是一種成像的方法〕的方式對多種族動脈粥樣硬化研究〔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 中的6814名參與者的CACS進行了估測。該人群組沒有的心血管疾病。
模型-1中所用的風險因子有年齡、族裔、性別、是否抽煙、是否使用降壓藥、收縮壓以及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值。模型-2在這些風險因子之上再增加上了CACS。研究人員通過對模型-2與模型1進行比擬來計算風險重新評估的改善凈值。
在一個最終有5878人的群組中,在一個中位數〔中點〕為5.8年的隨訪期中發生了209起CHD事件,其中122起為嚴重事件〔其中包括心肌堵塞、因CHD而死亡,或因心臟停搏而實行復蘇術〕。研究人員發現,與模型-1相比,模型-2顯著改善了風險預測的結果。在模型-1中,團組中有69%的人被劃分到風險最高或最低的部類之中,而在模型-2中,這一數字為77%。在模型中參加了CACS之后,這些經歷了心血管事件的人中有另外23% 的人被重新歸劃到高風險部類,而那些沒有經歷心血管事件的人中有另外13% 的人被重新歸劃為低風險部類。在中級風險的人中,有16%的人被重新劃歸到高風險組中,而39%的人那么被劃分到低風險組中。
研究者寫道:“本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在一個取自4個美國族裔人群的無病癥樣本中,當傳統的風險因子之中參加了CACS之后,它可顯著改善預測患者發生CHD事件的風險分類。參加個人的CACS可獲得比僅使用傳統的風險因子對CHD未來風險的更為精確的估計。〞
“這些結果可鼓勵人們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評估:用CACS來評估臨床后果。〞
相關鏈接: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and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diction JAMA. 2021;303(16):161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