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聯系授權( ID : manupgirl )50萬以上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早就不保本了,只是很多人沒關注。銀行的業務有兩種,一種叫存貸業務,另一種叫資管業務。
我們平時把錢存進銀行就屬于存貸業務,通過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交資管業務。
銀行專門給存款上了存款保險,但僅限50萬以下的存款,那什么是存款保險?存款保險又稱存款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設立專門的存款保險基金,明確當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出現問題時,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保障存款人權益。根據《存款保險條例》, 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 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萬一發生銀行倒閉的情況,只有50萬以下的存款才能保證不虧。50萬以上的部分從銀行清算資產中受償,到時清算后是否足夠彌補本金,還需要打個問號。以往大家都認為銀行比保險公司要安全,而現在連銀行都要給存款買存款保險。大家過去對銀行理財的印象就是保本保收益的,加上長期以來建立的信賴感,在潛意識里大家更容易認為銀行賣的東西就是更好的。轉折點在2018年發布的資管新規,打破了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不保證保本),讓消費者為自己的眼光和投資承擔風險,自負盈虧。這也意味著,我們拿50萬去做銀行理財,有可能最后50萬變成60萬,也可能50萬變成40萬,總之不會再給我們兜底了。銀行會根據不同風險等級給理財產品進行劃分,從R1-R5,R1收益最低,R5最高,當然,風險也是和收益成正比的。除了R1是保本的以外,其他從R2-R5都是不保本的。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考慮,問題就出在,很多人在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本金有損失的可能。
去年10月,四大行之一的工行代銷的“鵬華聚鑫1號-25號資管計劃產品”全線違約,規模是40億。這款產品的風險不是最高的R4或R5,它是屬于平衡型的R3,收益也不高,年化基準也只有4.1%,起投門檻是100萬。這樣看著安全又穩當的理財產品竟然雷了,事實甩了我們一耳光,告訴我們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的時代真的來了。溫馨提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原本是在2020年底完全結束,現在由于新冠疫情原因,將過渡期延期到今年年底。
所以在買銀行理財時要更加謹慎,它不再那個利息高無風險的存錢地了,一定要意識到這筆錢是有損失的可能性。
現在安全保本的存錢方式只有三種:國債,50萬以下存款,以及保險。
把錢存國債,最多只能存3年、5年,而國債的利率從2014年的5.41%已經下降到今年的3.97%。如果這筆錢只是放3、5年就要拿來用,同時你又能搶得到購買機會,國債其實是不錯的選擇。上個月,多家銀行存款報價方式改變,對我們直接的影響就是利率的下降。目前銀行最長的定存只有3年或5年的定期存款,而且利息也只有3.5%左右。當然,這個是大眾比較容易夠得著的存錢渠道,但跟國債一樣,它們都是單利去結算利息的,就算50萬存5年,每一年的利息都是從50萬重新開始算。另外,它們的期限都是3年、5年,鎖定利率也只鎖了3、5年而已,因為到期后,這筆錢還得全取出來,看看放在哪里合適,到時候的利率大概率是比現在要低,或許是2%,也可能是1%。如果這筆錢是打算以后孩子大了再用,或者自己養老再用的,不妨考慮放進保險里。
專款專用的可以放年金險里,例如孩子的教育金,大人的養老金,都屬于年金險,能在特定的年齡給到我們一筆現金流,它的特定就是雷打不動地給你打錢。這種類型的保險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做到??顚S?,防止我們突然做了個錯誤決定,把應該要用在教育或養老上的錢給花光光。例如看到股市形勢大好,把孩子上學的錢拿去炒股,結果虧了;又例如老人家架不住保健品推銷員的熱情,把養老本都拿去買了一堆保健品等等,這些新聞都屢見不鮮了。
就想存下一筆錢以后花,沒有特別明確要花在什么地方的錢,可以放進增額終身壽險里。它對于領錢的時間不限,領錢的數額不限,錢的用途不限,可以做到比較自由靈活。因為增額終身壽險是保終身的,當前常見的都是3.5%復利的保單,可以做到零風險終身復利,這是基金、股票、銀行理財、國債等其他理財方式都做不到的。
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可以來咨詢我們,雖然普通人暴富的概率很低,但是好好規劃也是能夠實現慢慢變富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