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墓志沒有提供封寶艷的真實年齡,我們可以從她后來的丈夫韋藝的年齡可以大致推斷出來,他是在開皇十五年病逝的,時年59歲,他的妻子估計最小也有50出頭。從王楚英的墓志可以知道,她是在開皇元年(581年)去世的,時年大概有60多歲,她比封子繪稍微要小一點,封寶艷應該是在她20歲不到的年齡生下的,夫婦倆人最大的孩子是封寶首。年僅13歲的王楚英嫁給了封隆之的長子封子繪為妻子,那時候正好處于北魏末年。王楚英的祖父王世珍,名瓊,他的名字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賜予的,他是王寶興和盧遐的女兒所生的孩子。王寶興的妻子盧氏的母親是崔浩的女兒。王寶興的母親還是崔浩的侄女,可見他們的婚姻是親上加親。隨著崔浩被處死以后,他的家族遭到了滅頂之災。根據歷史記載,當初崔浩的妻子郭氏去世后,郭夫人的母親堅決要把小女兒嫁給他,她的決定遭到了自己丈夫和家族很多成員的反對。但是,妻子的意見占據了上風,小女兒還是嫁給了他。盡管,崔浩是個很有才智和天賦的人,但他傲慢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很多鮮卑貴族的強烈不滿。悲劇還是降落在王寶興身上,他的一個姨母以前嫁給了自己的岳父盧遐為妻子,但被迫賣給他人。王寶興只好賣掉了所有的家產,把他的姨母贖回來了。家族發生變故以后,王寶興從此杜門不出,也不結交任何人,一直到去世為止。他的這一做法確實減少了北魏皇室對王氏家族的懷疑之心,甚至還贏得了他們的理解和尊重。王世珍的一個長女嫁給了孝文帝為嬪,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反映出皇帝愿意與漢士族合作,在這個關鍵的改革時期,彼此互為婚姻也自然成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王世珍的兒子王廣業,“性沈雅,涉歷書傳”,他最后做到了徐州刺史的職務。王世珍的兒子王乂,他也是王楚英的一個兄弟,他是個很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最后做到了南鉅鹿太守的職務,估計在北周時期就去世了。王楚英出嫁以后,夫婦情感深厚,她和封子繪的弟媳和妹妹相處得很好。轉眼一瞬間,他們的婚姻已經度過了十幾個春秋,二女兒封寶艷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了。作為北齊高歡最重要的顧問和大臣,封子繪的女兒無疑吸引了皇室和外戚家族成員的追求。在雙方的商談中,封寶艷許配給了婁昭的兒子婁定遠為妻子,這門婚事也可以反映出鮮卑貴族和漢世家大族的關系是密切的。但是,這門婚姻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不穩定性,尤其是婁定遠很早就被冊封為臨淮郡王,他深得武成帝的喜歡。在他33歲病逝之前,婁定遠被任命為顧命大臣。從小生在富貴之中的婁定遠很喜歡財物,他接受了和士開的賄賂,導致了后來一系列事件。婁定遠家境富有,他有不少侍妾,有一次他的弟弟婁季略和穆提婆求取一些美女,他不允許。正好遇上了高思好(高歡的侄子高思宗的弟弟)反叛的事件,穆提婆指使臨淮國郎中令告發婁定遠和高思好互通消息。北齊后主高湛下令開府段暢率領三千騎兵襲擊。種種事件暗示著,高湛要對婁定遠采取嚴厲的處置手段,很可能會處死他。婁定遠處于進退兩難之際,他內心恐慌和煩惱,最后他被迫自殺身亡,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死于574年)。封寶艷和婁定遠可能沒有多少子女,很多都過早地夭折了。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既然婁定遠被誣陷為參與高思好反叛事件,他的兒子們很可能被處死(除非是十五歲以下的男孩),這就是為什么史書不記載夫婦倆人孩子的一個原因??偠灾?,封寶艷作為臨淮國王妃,也可能被高湛赦免,她也許會回到娘家。不過從婁定遠的侄孫還能做到開府的位置來看,高湛對婁定遠親屬的處理沒有像宗室親王那樣殘酷,畢竟婁太后的家族對于皇室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就拿斛律光家族成員被處死的例子來看,婁定遠的親屬很可能會得到不錯的優待。
婁昭君的畫像
根據《齊故仆射冀州使君夫人王氏墓志》記載,封子繪和王楚英的長子封玄和次子封充都在北齊擔任重要職務,一直持續到齊朝末年。也就是說,封寶艷的兩個弟弟并沒有離開北齊范圍內,那她是怎樣嫁給韋藝為妻子的呢。有一種可能性,在北齊滅亡以后,她和她的親屬都被帶到了北周,很多貴族紛紛投靠了北周,這也是大勢所趨,封寶艷的叔父封子繡被南朝俘虜了,他還是設法逃到了北齊。封寶艷應該對北齊是很有感情的,畢竟是父親當年事業發展的地方,她也不會隨便投靠北周。封氏家族去了北周以后,還是得到了重用,封玄被授予威烈將軍的職務。但是,他的弟弟封充大概身體不是很好,心情不愉快,得到了北周皇帝的允許,返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大概在隋朝之前就病逝了,時年26歲。此時封寶艷的年齡不再年輕了,她也許在思考著自己未來的婚姻,她和婁定遠所生育的孩子們沒有一個留下來。這時候,她的母親和弟弟也許會幫助她選擇合適的未婚夫人選,這樣他們才能夠結為夫婦。韋藝和封寶艷結婚以后,也可能有自己的孩子。早在楊堅當政的時候,韋藝就被授封為武威縣公,他的一個兒子韋彤被賜封為修武縣侯,應該是他前妻的兒子。隋文帝楊堅繼位以后,韋藝被封為魏興郡開國公,并且還授予他齊州刺史的職務。由于韋藝政績突出,表現優秀,楊堅升遷他為營州總管。此外,他還擅長經營商業,據說獲利百萬,實際上韋藝的經濟條件是非常好的,他大概想到了自己子孫不少,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據說,韋藝的父親韋夐一生沒有出仕過,被當時人稱呼為“逍遙公”,但是他還是細心地經營田產,估計數量不少。韋夐的次子韋世康和宇文泰的女兒襄樂公主結婚,他的經濟條件應該是比較優越的,隨后把一些田產都給了最小的弟弟韋世約,因為他的職業很一般。很可能,韋夐的幾個兒子都分到了一些田產,只不過作為嫡次子的韋世康可能份額稍微多些。當兒子要結婚了,父親就需要給他分一些田產度日,這就是為什么古代分田往往和結婚緊密相連的原因了。韋藝第一次結婚的時候,韋夐夫婦可能分給了他一些田產,包括房屋、牲畜、樹木和生產工具。從韋世康寫給子弟的書信可以看出,他和哥哥與弟弟們的感情很深厚,他稱呼韋藝為“世文”,這是當時的一個習俗。這段婚姻持續到開皇十五年(595年),韋藝在5月13日病逝,時年59歲,估計他的妻子封寶艷還活了一些年。封寶艷作為封子繪和王楚英的次女,她的一生經歷了兩次婚姻,帶給她的人生體驗也是不一樣的,與其說她選擇了韋藝,還不如說是家族和時代環境的影響。這也說明了南北朝時代女性改嫁是很自由的,也是很多的,她們每次婚姻的選擇都與那個時代親密聯系著。
宇文泰的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