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達戒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物品,它代表了友誼(雙手)、愛情(心)和忠誠(王冠)。這種戒指的設計最早出現于17世紀愛爾蘭的一個漁村。克拉達就是這個村子的名字。此后,這個小漁村合并到戈爾韋這個城市中。本文就來詳細敘述克拉達婚戒的起源和相關的愛情故事。
戒指的影響力和象征主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古埃及人認為這種環形的物品為力量的象征,“沒有末端的帶子代表了永恒的生活和愛情”,戒指的開口代表了通向世界未知之門。埃及人交換戒指作為忠誠的象征,類似的希臘人交換戒指是作為無盡愛情的象征。隨著時代的發展,婚戒逐漸在重要的婚禮儀式上出現,這種習俗可以溯源到古羅馬時期。在整個中世紀時期,新婚的人們都會佩戴這種富有象征意義的婚戒,就是雙手緊扣在一起,這種紋飾非常流行。
這是拜占庭時期的婚戒,這種紋飾第一次被引進到古羅馬時期,直到19世紀還非常流行
古代西方人結婚普遍喜歡佩戴婚戒,但他們不一定都要去教堂舉行婚禮。盡管,歷史上的很多王室成員和貴族基本上是在教堂成婚的。直到18世紀,普通人在教堂成婚成為了一種習俗和慣例。根據《1753年婚禮法令》的條文,人們還是根據地方的習俗和傳統舉行婚禮。但從那時候開始,西方很多國家在婚禮舉行前,還需要雙方個人同意才行,這種自由的習俗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一般認為,克拉達戒指被視為一種婚戒。毫無疑問,第一枚克拉達婚戒出現在愛爾蘭,大概在1700年,正好是18世紀。但是這樣的婚戒是誰制造的,據說有好幾種傳說。第一種說法是一支鷹銜著完整的克拉達婚戒放到一位仁愛女子的膝蓋上面,以報答她行善事。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理查德·喬伊斯和耐心等待的愛情故事。理查德是愛爾蘭的一個小漁村克拉達的漁民。一天,西班牙的海盜捕獲了船,把所有船員,包括理查德在內俘虜了。他們成為了北非海岸阿爾及利亞的奴隸。理查德是所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當時所有的人與戀人一一分別,理查德剛好遇到了自己的戀人,他害怕自己再也沒能見到她。幾年以后,一些人病逝了。理查德成為了一名奴隸,但繼續渴望返回自己的家鄉和戀人團聚。理查德成為了摩爾人金飾匠的奴隸。據說,理查德教他一些貿易的知識,還幫助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金飾匠。理查德每天需要照看鋪子,他從主人那里偷了一些黃金,后來他終于能夠制作一個婚戒。理查德希望,他會回到自己的鄉村,把這枚戒指交給他的戀人。此后,國王威廉三世的一個大使,當時在阿爾及利亞,聽說了英國的基督徒被賣為奴隸。大使下令摩爾人國王釋放所有被淪為奴隸的英國臣民。據說,摩爾人金飾匠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這位年輕人,但是理查德拒絕了。金飾匠被理查德忠于所愛而深深感動,他釋放了這個青年人。最后,理查德·喬伊斯回到了自己愛爾蘭的家鄉。根據當時人敘述,當他的旅程結束了,他滿溢著歡樂,他得知,在他不在的時候,他的戀人仍舊忠誠于他,他還在耐心的等待他回來。那一天,理查德把婚戒交給他的戀人,他們最終舉行了婚禮,成為了夫婦。婚后,理查德的事業也越來越紅火,他創造了世界上有名的克拉達婚戒。
克拉達的天鵝,傳說理查德·喬伊斯第一次為他的戀人制作了婚戒
此后,理查德·喬伊斯和他的妻子幸福生活在一起。他當年的婚戒傳給了他們的女兒,或者兒媳,據說一直由母親保留著。就這樣,婚戒代代相傳。直到19世紀,由于這個漁村變得貧窮了,幾百萬愛爾蘭人民離開了家鄉,希望在美國,或者澳大利亞過著較好的生活。后來,克拉達婚戒更是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名譽,連英國女王維多利婭都佩戴過。很多知名人士都非常喜歡克拉達婚戒,不一定是在婚禮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