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瑪瑙灘被發現整整4年之后,我們卻聽到了關于這片神奇之地即將消失的震驚消息。
走進戈壁 就像掉進寶石堆 在巴里坤三塘湖鄉東約75公里牛圈湖北側的丘陵與戈壁帶,散落著無數的瑪瑙,紅的如血、白的如玉、綠的似翡翠、黃的如蛋黃,還有灰的、黑的,大部分各色相混雜。大的可懷抱,重達6公斤左右,小的如豌豆,透明的瑪瑙被日光照得閃閃發亮,景色綿延十幾平方公里,數量之多、面積之大、質地之優令人嘆為觀止,來的人都會產生突然掉進寶石堆里的感覺。
這片存在了若干年的瑪瑙灘,直到2004年6月才被公諸于世。除了內蒙古瑪瑙湖外,新疆巴里坤瑪瑙灘是我國目前發現的第二個大型瑪瑙石資源富集區。 瑪瑙是佛教的七寶石之一,被視為辟邪和傳神之寶。它還被古老中醫用作安神定心的藥材,練氣修道者視之為護身助氣的寶物。瑪瑙更是人們喜愛的工藝品和飾物,夏天戴瑪瑙項鏈和手鐲,不但清純美麗,而且涼爽宜人。由于瑪瑙中含有鐵、鋅、鎳、鉻、鈷、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所以長期使用有益健康。 就像傳說中的阿里巴巴找到寶藏那樣,一時間,作為主人的巴里坤人為身邊有這樣一個奇跡而慶幸,去看看瑪瑙灘則成為很多人的向往。 隨處可撿 “瑪瑙村”應運而生 巴里坤牛圈湖,是一方地處戈壁深處的小綠洲,因為“近水樓臺”的原因,村里家家戶戶都到瑪瑙灘上撿瑪瑙,各地的奇石愛好者和石商也聚集在這里,于是,這里就理所當然地被外地人稱為“瑪瑙村”。
這里共有20多戶人家,大多是從巴里坤八墻子鄉搬遷過來的哈薩克族牧民,在此從事農業生產和種瓜。當時,由于修建房屋的材料短缺,所以他們的房子和羊圈都是用胡楊修建而成的。瑪瑙不值錢的時候,大家都在種瓜上下功夫,當瑪瑙灘一夜成名之后,這里的哈薩克族牧民都成了石頭商人,大家都去戈壁上撿瑪瑙了。 商人從這里以每袋子30元到50元錢收購瑪瑙石后,拿到哈密奇石市場按好壞論個賣,或者運到內陸市場銷售,價錢成倍地上漲。于是,瑪瑙灘造就了一批靠瑪瑙發家的商人。
牧民開著拖拉機撿瑪瑙 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商人把目光盯上了瑪瑙灘,使這片沉寂了數千萬年的瑪瑙灘沸騰起來。 對于瑪瑙灘周邊的牧民來說,撿瑪瑙拉回家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了。他們只需投入一些汽油錢,用拖拉機、摩托車每天都能拾到一兩噸瑪瑙,所得的收益遠遠超過一年種地的收入,許多人家從此脫貧致富。 ![]() 哈薩克族牧民胡尼什,2002年到哈密時無意間來到遠通奇石市場,看到很多商家在賣他從山上隨處可以撿到的石頭,一塊小小的石頭竟然能賣到10塊錢,甚至上百塊錢。回來后,他和親戚一塊開著摩托車到瑪瑙灘撿石頭,人手不夠時,兩個上學的孩子也來當幫手。幾年下來,胡尼什靠賣瑪瑙石掙了十幾萬元。 以前這里的瑪瑙都是論堆或者論公斤賣,這幾年牧民看到自己幾塊錢賣出去的石頭,在別人那里轉手就是幾百甚至上千元,他們也懂得了一些賞石知識,知道什么樣的石頭好賣了。 ![]()
瘋狂開采加挖掘 千噸瑪瑙無蹤影 2002年以后,隨著一度走俏的哈密木化石資源的枯竭,以及內蒙古瑪瑙石在國內熱銷的影響,新疆的瑪瑙石開始大量開發,當時主要供應內蒙古市場。到了2004年,發現瑪瑙灘的消息傳播開來,開采挖掘達到了高潮。 隨著需求量的增大,到了2005年春天,哈密還形成了一個專銷地產瑪瑙石的專業瑪瑙市場——阿牙橋。 ![]()
在阿牙橋瑪瑙市場形成后的一年多時間,向全國各地銷售了500多噸瑪瑙,加上牛圈湖牧民和一些哈密人的開采,估計有1200噸瑪瑙流向了全國各地奇石市場。破壞性和掠奪性的開發,使瑪瑙灘的瑪瑙石資源幾近枯竭。 昔日眼里有風景 如今滿目是瘡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A先生,目睹了瑪瑙灘的巨變。 A先生說,“我在1999年曾和幾名攝影愛好者騎著摩托車來到這里,當時的景象簡直太美了,就像是到了人間仙境,滿眼都是大小各異、顏色不同的瑪瑙,還零星散落著長長短短的硅化木,那感覺真是享受啊!” 2002年,A先生第二次上瑪瑙灘,“我已經看不到大個的瑪瑙和硅化木了,裸露的地面上都是鏟車、吊車、卡車的車輪印……” ![]()
2006年5月1日前,巴里坤縣搞微縮景觀,要在廣場一角鋪出一條瑪瑙小路,A先生作為施工負責人之一再進瑪瑙灘尋找原料,結果他失望至極,拉回來的瑪瑙石都太小了。 同年5月下旬,A先生再次率人進入瑪瑙灘,“我大吃一驚,只有20多天時間,地表上直徑5厘米以上的瑪瑙都沒有了,人們開始邊挖邊找,瑪瑙灘上一片傷痕累累,到處可見挖的坑和砸碎的瑪瑙石,慘不忍睹。” 2007年6月,A先生又一次進入瑪瑙灘。他說:“地面幾乎見不到真正的瑪瑙了,散落著的都是被破壞過的瑪瑙殘跡。回想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情景,我那個心疼啊,真想大哭一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