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永恒的、吸引東南西北中國人的問題:這個菜,在你們那里叫什么名字?
博物君今天也問一下,大家叫這個菜什么?小白菜?油白菜?上海青?青菜?如果這四種菜分別指不同的四種植物,它們都長啥樣?
不同地方的人就有不同的回答。這不是簡單的問題,這個問題不但涉及方言與習俗,還涉及植物學的概念。
剛才博物君說的四種菜,可以籠統(tǒng)地稱作小白菜或青菜。市場上被我們籠統(tǒng)地如此稱呼的植物,再加一個大白菜,全部都是十字花科、蕓薹屬旗下的各個變種,可以用一個學名Brassica rapa來統(tǒng)括,大家記住這個詞哦。
Brassica rapa們有個共同祖先:蕓薹。蕓薹原產(chǎn)于我國西部和中亞地區(qū),新疆到今天還有野生蕓薹。
蕓薹的外形跟現(xiàn)在的油菜和油白菜都很像,對,它不僅是白菜青菜們的祖先,也是新疆常見的油菜,就是夏天開著金黃油菜花的那個油料作物的祖先。
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而白菜油菜是蕓薹生的。這話嚴格地講,可能對了一半,因為蕓薹的分化變種,離不開人的貢獻。
蕓薹家族是人類餐桌上最龐大的蔬菜家族。起碼七八千年前,人類就采集蕓薹葉來吃,后來開始馴化這種野菜。主要吃葉子的,走上白菜與甘藍之路,主要用種子榨油的,走上油菜之路。
甘藍后來分化為卷心菜,芥菜和花菜們,外觀差異很明顯。而白菜和油菜們就麻煩了,正因為植物學上過于相近,它們的俗名也亂成了一鍋粥。
新疆人主要稱為上海青、油白菜、小油菜、青菜,有時也叫小白菜的植物,也就是一開始博物君問大家的植物,是油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油白菜發(fā)源于中國,與大白菜親緣非常近。它的特點是:葉色淡綠至墨綠,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葉片光滑或褶縮,少數(shù)有絨毛。葉柄肥厚,白色或綠色。不結球(就是不卷心)。花黃色,種子近圓形。
你會說:油白菜和上海青也不是同一個東西啊,上海青的菜幫更白更寬!油白菜是細高的,上海青是矮胖的!
南方人民表示:亂講好吧,明明是青菜!
這就是博物君說的,小白菜油白菜問題不光是植物學問題,也是文化的問題。新疆南北移民都多,所以對它們的稱呼很可能還不是由居住地區(qū)分,而是由大家的父母從哪兒來決定的。
大家只需要記住,油白菜有很多品種,寬窄高矮各自不同,叫法也不同,你愛叫小白菜也可以,但全都是Brassica chinensis。
話說,油白菜的種子確實可以用來榨油的,大白菜的種子油分就少。
不喜歡油白菜的人很多,因為它不僅有十字花科家族特有的芥子味,有時候還發(fā)苦,其實蕓薹家族都比較容易出現(xiàn)苦味,因為蕓薹本身是苦的,植物也是有返祖現(xiàn)象的。
小白菜在新疆,也是在中國北方最普遍的定義,其實是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的幼苗。換言之,大白菜小時候就叫小白菜。
大白菜是油白菜和蕓薹家族另一個成員蕪菁的雜交種,這個事情博物君下次給大家八一八,今天先知道就是了。另外,大白菜幼苗其實也分兩種,一種是結球的,一種不結球。
就像人的頭發(fā)天生有直有卷一樣,市面上的大白菜大多數(shù)是結球型,就是會包心,但也有一些大白菜不結球,叫散葉大白菜。小白菜可以是它們中任何一個的幼苗。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種蔬菜: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拿來白灼或炒著吃的,長這樣:
很多人認為菜心就是油白菜的菜薹,這么理解也不算錯。菜心是油白菜的一個變種,油白菜是吃葉子的,菜心是吃嫩葉與莖的。還有一種紫色的菜心,并不是它的紫色個體,而是另一個Brassica rapa的莖用變種。
南方人講的青菜(有時候北方人也這么講),則可以泛指Brassica rapa中除去油料作物、蕪菁和大白菜之外的所有成員。它們中還有一些市場上罕有的品種,比如:
小松菜(Brassica rperviridis),日本培育的一種小白菜/油白菜,去日本的話大家可以嘗試著找一下,這個東西的日語發(fā)音類似于“蔻馬次那”。
水菜(Brassica nipposinica),也是日本培育的,湯里沙拉里火鍋里都很常見。注意它的葉子,像苦苣吧?但它跟菊苣屬的苦苣沒關系,人家是正統(tǒng)白菜家族。
西洋菜(Brassica rapifera),歐美常見蔬菜,理解成歐洲小白菜好了……長相更像油菜一些。
順便說一句,油白菜家族是維生素C含量超高的蔬菜。雖然一說維生素C,大家首先想到吃橘子,其實油白菜里的維生素C比橘子高很多,提倡多吃。
隨學隨記
文/ Eva
編輯/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