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諸葛先生
來源 | 掌心讀書(ID: zxushu8)
很多時候,夫妻之間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陷入互不理睬的境地。
不再爭吵,互不關心,什么都不說,只剩下沉默無言和無盡的冷漠。
這種狀態,明明能用溝通解決的問題,卻誰也不愿意開口;
明明服軟認錯就可以和好,卻誰也不肯低頭;
時間一長,就沒有了溝通的欲望,也不再抱有期盼,兩個人的婚姻悄無聲息地走向破裂。
正如錢鐘書所說:
“沉默,是心與心走遠的開始;不說,是人與人分別的起點。”
前幾天朋友聚會,討論到吵架這個話題。
小林說,最近因為家務瑣事,經常跟妻子吵架,有時互相說了過分的話,還挺傷人的。不過有時候,借著吵架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就不會那么憋屈了。
吵架,也是一種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對那個人有所期待,還存有感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
當吵完之后,兩個人的思想觀念或多或少被對方接納,兩個人的關系也會更加親近。
適當的吵架,是可以促進關系的。
沉默許久的小娟說,她現在非常羨慕那些吵架的夫妻,因為她和丈夫已經很久沒吵架,更沒有好好聊天了。
他們之間,正處于一種比吵架更加傷害夫妻感情的狀態——冷暴力。
小娟說,自己被丈夫忽視,有半年時間了。
每當她和丈夫分享一天的所見所聞,或者提出想和對方在一起度過親密時光的想法時,對方總是用“嗯、哦、啊”之類冰冷的話語回復,根本不想跟小娟互動;
當小娟渴望交流的時候,丈夫總是說希望得到休息,或者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不愿意交流。甚至小娟對他這種冷漠態度發脾氣時,他也滿不在乎,繼續保持沉默。
一方想溝通,另一方死活不吭聲,讓人感到很無力。連架都吵不起。
在感情中,最折磨人的不是爭吵,而是冷戰。
吵架,發泄了彼此的怨氣和不滿,同時也表達各自的想法,心中沒有芥蒂,還能好好相處。
而冷戰把溝通的道路堵得死死的,既沒有解決問題,還獨留你一人在煩惱之中,越過越孤獨,越過越痛苦。
記得有一句話說:
“一個人的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一個讓你孤獨的人終老。”
那些習慣“冷暴力”的人太自我,太幼稚,抱著那無謂的面子、爭著那無味的輸贏,把原本深厚的感情慢慢地消耗掉,到最后只剩下一聲嘆息。
在這場戰爭中,沒有贏家,只有兩敗俱傷。
在綜藝《我最愛的女人們》里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鐘麗緹跟老公張倫碩因為買襪子的小事吵了幾句,沒承想老公生氣,不理她了。
鐘麗緹想和好,就去找他好好聊一聊。
但張倫碩很不耐煩:
“你別提,我啥都不說了。我今天,又多嘴了。”
他直接拒絕跟鐘麗緹溝通,冷處理。
鐘麗緹想再次跟他解釋,解開心結,結果張倫碩來了一句:
“我不敢惹你了,還不行嗎?”
張倫碩不耐煩和冷漠的態度重重地擊打在鐘麗緹脆弱的心靈上,惹得鐘麗緹直接蹲在地上崩潰痛哭起來。
盡管張倫碩沒有直接發脾氣,卻對著心愛的人擺出一張冷冰冰的臉,這比大吼大叫還讓人難受。
其實,任何一段感情,最傷人的不是吵架,而是不語。
你嘮叨不停,他卻冷若冰霜;你淚流滿面,他卻無動于衷,彼此的感情降到了冰點。
冷暴力就像一條看不見的鞭子,揮舞在你上空,對你進行精神虐待,那傷害超出我們的想象。
想起了電影《無問西東》里許伯常和妻子劉淑芬的婚姻。
紡織廠女工的劉淑芬資助了許伯常上大學。
讀完大學,當上老師的許伯常不再喜歡劉淑芬了,想悔婚。劉淑芬不甘心,以死相逼,迫使他結了婚。
而婚后的兩人思想已經不在同一線上了,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他的是他的,她的是她的,并且總是用冷漠無言的態度對待劉淑芬。
在這樣的冷暴力持續下,劉淑芬變成了活脫脫的“潑婦”。
直到有一天,不堪折磨的劉淑芬爆發了,歇斯底里地向許伯常嘶吼:
“外人只看到我怎么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你讓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許伯常卻冷冰冰地回她一句:
“那你還和我過?”
最后絕望的劉淑芬,在丈夫許伯常面前,跳井而亡。盡管這一次,許伯常撲到井邊,大喊“淑芬”,她卻再也聽不到了。
可見,一段感情中最可怕的不是出軌,不是吵架,而是冷暴力,它帶給人們的傷害太大了。
知乎上有人問:
“為什么有些人的婚姻可以天長地久,有些人的婚姻卻千瘡百孔?
根源在于你把最好的態度給了外人,最壞的態度給了愛人。”
看到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如是寫道:
“小心最親近的人,他們會溫柔地給你一刀。”
你對他好,為他付出,他卻不領情,還傷害你,弄得你傷痕累累,甚是可惡。
這讓我想起了《大魚海棠》里的一段話:
“我告訴你什么事最可悲,你遇見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后才發現你根本無力回天,犯下的罪過永遠無法彌補。
我們,永遠無法還清犯下的錯。”
就像許伯常那樣,當你明白到冷暴力的錯誤時,你已經無力回天了。
婚姻總是要經過七年之癢和時間無情地侵蝕,磨去了激情,褪去了新鮮感,剩下來的就是一地雞毛。
冷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它只會讓問題愈演愈烈。
陳銘曾說:
“維系婚姻是一種責任,比起無畏地追逐感性的愛情,理性承擔婚姻的責任會讓你享受到更高階的幸福。”
婚姻生活,想讓夫妻關系融洽,那么首先就要學會換位思考。
人們通常只會關注自己的感受,強調自己付出了多少,然而,夫妻是一個共同體,如果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懂得體會對方的感受,那么所謂的婚姻也只剩搭伙過日子。
遇到事情,不要總是自以為是,不要總是說“我覺得”,而是靜下來多聽聽對方表達的想法,站在對方的立場多考慮一下。
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么做?
然后,試著兩個人坐在一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和對方進行一次良好有效的溝通,你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或許你的一句有溫度的話語,會溫暖對方的整個冬天;
或許你的一次理解性行為,會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兩人更加恩愛。
《奇葩說》臧鴻飛說過這樣一段話:
“外面燈火通明,上千萬人,手機通訊錄里幾千個好友,可是你難過沒有人能跟你說,我們就活成了一座孤島。
這是我們需要婚姻的原因,我們需要在我們最難過的時候,有一個人能拉你一把,說一句暖心的話,人間太苦了,我需要一個人跟我一起對抗世界。”
婚姻的另一種解釋我一直覺得是“付出”,不僅僅要有賺錢養家的付出,也要有語言溝通的付出。
溝通就是兩顆心的橋梁,橋梁通了,兩顆心就會更緊密地靠在一起;橋梁斷了,兩顆心感應不到彼此,也就走散了。
所以,要懂得語言溝通的付出。
付出,就是婚姻這駕馬車的驅動,驅動它駛向幸福。
婚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戲,一唱一和。
你唱累了,就歇歇,我給你個肩膀;我跟不上你節奏了,你就等等我,給我加油打氣;遇到困難了,一起商量一起解決。
夫妻當是如此,彼此體諒,相互扶持。
楊絳先生曾說:
“我與錢鐘書相伴幾十年,倆個人在婚姻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只是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倆人都會默契地選擇商量。”
當你選擇商量的時候,對話的大門就打開了,遇到的問題就會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得到解決。
可以說,溝通是婚姻最基本的保障方式。彼此理性,真誠相談,夫妻關系才會更加融洽。
往后余生,無論發生什么,希望大家試著去溝通,用語言解決問題,用語言傳遞愛,用最舒服的方式去和人相處。
往后余生,愿有人心甘情愿地在你身上傾注熱情、慷慨和愛。
注: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