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業是全創新鏈中的重要環節,在加速“錢變紙”“紙變錢”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活動中發揮天然催化作用。為促進長江中游三省科技合作,在湖北省科技廳的指導下,“2021年科創中國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發展論壇”于9月29日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來自高校院所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科技服務機構負責人圍繞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發展重要戰略需求展開前沿領域討論。
此次論壇主題為“數字賦能科技服務業發展”,由湖北省科技經濟融合學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項目組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 李培武分別以《智慧社會數智化治理技術與應用創新》《創新農產品數智云檢測,提升科技支撐服務能力》為題作報告。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一級巡視員、湖北省科技經濟融合學會會長葛琳表示,良好的科技服務業態能夠為區域科技創新注入更多活力,創造更多機會,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資源富集,服務需求廣泛,產業特色明顯。加速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一體化發展,是國家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鄂、湘、贛三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補全服務鏈,調結構、促轉型的客觀要求,對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發展論壇活動,是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資源共建共享、開展科技服務業高端學術對話、促進產學研融合、展望科技服務業未來的大好時機,也是貫徹落實剛剛結束的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會議精神,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創新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在專家分享交流環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彭潔研究員以《促進技術要素市場化的智能工具探索》為題、武漢海關技術中心倪瀾蓀研究員以《新興產業集成化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研發與應用》為題、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夏義堃教授以《科技服務政策的國際經驗與啟示》為題、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院長夏天教授以《醫學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數字金融中心龔強教授以《數字供應鏈金融》為題,華中科技大學李文龍教授以《復雜零件三維測量技術與應用》為題作分享交流。
湖北省科技經濟融合學會是在省科技廳、省科協共同指導下以服務湖北科技發展為宗旨,促進科技經濟融合創新為目標的社會組織。人福醫藥集團總裁、農工黨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湖北省科技經濟融合學會副會長鄧霞飛介紹:學會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產學研金服用各類會員優勢,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先導,積極探索科技經濟融合創新,將以推動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等跨界交流合作為重點,為我省重點產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院士專家共話“數字賦能科技服務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新形勢下智慧社會面臨多重挑戰與不確定性,公共應急管理、醫療與康養、城市生態環境、政府服務、城市交通等重點領域存在諸多痛點問題,如突發疫情防控困難,城市內澇時有發生、資源能源消耗巨大、交通擁堵難以緩解、網絡安全隱患突出等,為社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挑戰,加速推進社會治理與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智慧社會的科技創新、科學監管和智慧服務內容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智慧社會為人們描繪了美好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的藍圖,但智慧社會目標的實現卻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機遇,通過賦能于人、賦能于城市、賦能于社會用睿智的眼光、智能的技術、科學的方法、智慧的管理構建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不斷提升智慧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最終實現智慧社會宏偉愿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引領了數字經濟誰就掌握了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數字經濟正在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在農業領域,“感移云大智”成為農產品ICT檢測發展新時代特征,“感”為感知系統,“移”是移動通信與移動互聯,“云”是云計算與云服務大,“大”是大數據,“智”是智慧與智能。互聯網已成為信息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基礎設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方式。中國積極融入了世界互聯網大潮。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命運共同體。
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員彭潔: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需要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與技術經紀人,發展支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促進技術要素市場化的智能工具探索中,可以重點突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智能化技術建立動態適配的成果與需求對接工具,依托產業科技大數據生態資源池,實現成果轉化及產業化中的信息服務,對技術核心要素實體的人才、產學研機構、產業技術鏈提供實體畫像,關系圖譜分析,創新人才數據庫支撐,協助地方產業規劃,招商引智,金融背景調查等服務,為科技管理和科技人才工作者、技術轉移從業人員提供技術要素全景洞見報告,隨時隨地隨需的提供科技創新助手服務。
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教授夏義堃:應加強科技服務制度的頂層設計,提升科技服務制度的統籌規劃,形成政府主導,政府層面、技術層面、監督層面、法律層面、投資層面和政產學研協同層面全方位合力模式。優化科技服務與產業協同發展制度設計,研發應用、技術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的緊密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成果轉化與創造市場需求。營造科技服務生態,多渠道投入、多主體合作、充分性保障與多樣化激勵。健全科技服務體系,造科技服務業核心競爭力,未來的科技服務競爭將是智能技術+服務模式創新、質量創新。
江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火軍:將以長江中游三省科技創新合作為契機,深入探索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協同發展長效機制,通過搭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實現長江中游三省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共融、共創”;強化科技創新資源與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促進區域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重點優勢產業創新發展,為加快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服務支撐。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聯盟輪值主席、研究員張小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長江中游鄂湘贛三省區域協同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長江中游科技服務業協同創新,7月份,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湖北技術交易所,江西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倡議,成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聯盟。下一步,我們將共同圍繞數字賦能科技創新,繼續加強三省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科技數據共建共享、科技服務機構跨區域協作,推進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及科技服務在三省的應用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對產業創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湖北技術交易所所長、研究員陳漢梅:科技服務業是全創新鏈中的必要環節,是以技術和知識向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移轉化活動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產業部門。科創資源富集的區域如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西咸等區域及其中心城市,紛紛提出了建設科創中心的戰略定位和建設目標,都謀劃了戰略部署和有力舉措。從全創新鏈的循環與實現的客觀需要考量,著力發展與之匹配耦合的科技服務產業是題中應有之義。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資源富集,服務需求廣泛,加速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業一體化發展,是我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調整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區域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對于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