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研究課題中的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
目前,實驗室完成了本年度4個博士生、13個碩士生的學位論文及3個大四本科生畢業(yè)設計、2個大三“菁英翱翔'計劃立項,共計22位同學的開題審查工作。就開題的形式而言,通過幾年來的不斷糾正和規(guī)范,也基本確定了合理框架和形成了一般性的結構。至少在形式上,已不存在什么大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看到每個同學PPT上畫出的技術路線圖和實施方案圖,總覺得不是很滿意。但在開題時,又說不出具體的、帶有指導性的標準化模板。
我們知道,一份課題申請書、或一個課題的開題報告、或一個項目的方案設計報告等,都離不開“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兩方面的內(nèi)容或條目。
自己也寫了不少的課題申請書,也做過N次的開題報告,以往也是全憑自己的感覺來理解和撰寫課題申請書或開題報告。很多時候,也沒什么人專門提醒或談到你的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的形式不對等等問題。說實話,要自己說出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的差異和門道,還真沒認真考慮過這問題。以往我的粗淺的理解就是,技術路線一定是與核心技術有關的項目流程圖,而實施方案則是更為詳細的既包括了技術內(nèi)容也覆蓋了項目實施中非技術部分的詳細過程。但這個描述落實到具體課題,就沒有了一個唯一的標準。具體涉及到這兩個內(nèi)容時,確實不太好把控。
今天,審查學生開題報告表時,看著學生們畫出的五花八門的技術路線圖和寫出的實施方案,又再一次讓我想起這個話題。因為,作為導師都沒很好地把握這個尺度,學生就更是無從考慮是否合理的問題了。
順便在網(wǎng)頁上查閱了一下關于這方面的討論和描述,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提示,可供參考。
(1)技術路線是指申請者對要達到研究目標準備采取的技術手段、具體步驟及解決關鍵性問題的方法等在內(nèi)的研究途徑,應盡可能詳盡,每一步驟的關鍵點要闡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技術路線可以采用流程圖或示意圖說明,再結合必要的解釋。合理的技術路線可保證順利的實現(xiàn)既定目標。
(2)實施(技術)方案是指對某項工作,從目標要求、工作內(nèi)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驟等做出全面、具體而又明確安排的計劃類文書,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文體。項目實施方案也叫項目執(zhí)行方案,是指正式開始為完成某項目而進行的活動或工作過程的方案制定,是實施者能否順利和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據(jù)。項目實施方案則將項目所實現(xiàn)的目標效果、項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項參數(shù)做成系統(tǒng)而具體的方案,來指導項目的順利進行。
實施方案可由詳細文字描述的具體實施步驟、流程圖、功能模塊圖等組成。也可能包含技術路線圖,但比技術路線更為翔實和具體。
(3)二者區(qū)別:技術路線是總的方針,屬于戰(zhàn)略;方案是計劃類的,屬戰(zhàn)術;技術手段是具體辦法,屬具體“作戰(zhàn)”行為。
(4)一般而言,實施方案為技術路線服務,二者又共同服務于項目或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
因此,作為方法研究類的課題,實施方案中不可缺的部分,應包括具體的方法及理論研究、系統(tǒng)/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理論模型的仿真、應用(實際數(shù)據(jù))測試等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的歸納與總結還是很重要的。它不僅要在申報、開題中涉及,結題(技術)報告和驗收匯報中,也照樣會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