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會抱怨:我家孩子很膽小,我家孩子自卑。其實膽小自卑的孩子都有共性,那就是來自家庭的影響。
父母影響
小時候我膽子很小,連大聲回答問題都不敢,即便那個問題我肯定我的答案是對的,因為我總是害怕出錯。為什么害怕呢?其實老師很少批評我,我的恐懼其實來源于家庭。
爸爸是那種很嚴厲的人,犯錯后會很嚴格的批評,平時又不愛笑,其實我害怕犯錯潛意識里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大學,我一直到上高中才開始慢慢克服這種緊張、恐懼的心理,這期間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所以父母的影響很重要,如果父母是那種比較嚴厲,對孩子的錯誤很嚴格地懲罰時,那么孩子多半都會變得膽小。
?
孩子經常被打罵
如果孩子犯錯后,你會怎么做?打一頓就好了,如果不行,那就打兩頓。
但是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理解孩子的處境,就像我們犯錯不希望領導批評一樣,有時候你覺得孩子很皮,犯錯即便說了孩子,孩子也不聽,多半是因為父母說的太多,罵的太多了。
去年追劇《帶著爸爸去留學》,很多觀眾都討厭朱露莎,但是看到朱露莎與母親的相處模式,就明白了是為什么了,朱露莎經常罵她:我怎么會生了你!生你不如生一灘爛泥!
因為媽媽經常責罵,朱露莎膽小,自卑,嫉妒武丹丹,而為了避免被罵很容易去逃避責任。
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印記,最后才發現,越想擺脫,越擺脫不了。
今天下午跟一個朋友聊天,她原來是財務助理,今年做出了改變,去市場跑業務。
聊天時,我說:我可能就做不來這個工作,我是那種很容易緊張的人。
朋友說:我也是啊,一開始跟客戶聊天都磕磕巴巴的,其實跑業務并不是需要多說話,而是把事情說明白、說到點子上就好了。
其實我很佩服我的這位朋友,她大寶3歲,二寶1歲多,然后就做出了這樣的改變。有時候,我們越想成為怎樣的人,其實很難做到。
很多時候我都下定決心要做出一些改變,但是事情來臨后,卻往往猶豫不決。
很多父母都忽略父母的影響,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但是相比于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