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期間有很多經典的故事,有廉頗負荊請罪,最終與藺相如成為摯友;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最終滅掉吳國;當然也有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覆沒。
在此期間,也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卻又引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天將軍為了安撫戰士們即將上戰場有些慌亂的心情,給戰士們做了全羊宴,而將軍的車夫卻沒吃上一口羊肉,自此記恨上了將軍,之后更是在戰場上把將軍拉向敵方陣營,使將軍被俘,導致戰敗。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宋國的將軍:華元。他與車夫的故事被后人津津樂道的同時,也使世人警醒,明白了許多道理。
春秋時期的宋國,原本是十分強大的,而故事的主人公將軍華元,也是世家子弟。
雖是世家子弟,但是華元的能力極強。華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因此于帝王的存在,他輔佐過四朝帝王,在當時的時候地位無人可以替代。
古代打仗是不需要將軍親自上場的,一般將軍的作用就是統籌全軍,制定戰略。
在士兵們打仗的時候,將軍可能還坐在營帳里,所以將軍一般不會有什么危險。
仔細想想便不難發現,華元的頭腦肯定是一等一的,在宋國也是一個帝王很信任的人才。
但是如此有能力的一個將軍,最后為何會落到被車夫送到敵軍陣營這種十分危險的境地呢?其實,說起來,這一切都是羊肉“惹的禍”。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宋國因為一些原因,到了兵刃相見的地步。當時,宋國派出對戰的將軍就是華元。
打仗的時候,人心是格外重要的,戰士們的士氣甚至成了能不能打贏這場硬仗的關鍵之處。身為將軍,華元也深知這一點。
因此,為了鼓舞士氣,華元當時就告訴他的士兵們,他要設下一場全羊宴犒勞士兵們。
畢竟在戰時,肉可是十分緊缺的,士兵們能吃到肉就肯定就會士氣大漲。
當天,華元聘請了最好的廚師來為將士們做飯,吃肉的時候將士們也是毫不含糊,狼吞虎咽,不一會兒就把肉吃了個精光。而剛從外面回來的車夫羊斟也是沒趕上這場盛宴。
這羊斟是什么人,是當時為華元駕駛戰車的車夫,可以說,在戰場上,他和華元共進退,是華元最為重要的伙伴。
華元照顧了所有的士兵,卻唯獨沒有想到自己的車夫。不管是誰,心里都不會好受。羊斟也是如此。
其實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什么,軍中本來就人多肉少,分配不均是經常的事,下次來早一點,多搶一些肉便是。
但是羊斟可不這么想,他大概心里面覺得自己的地位舉足輕重,誰都不吃也應該給他留一口。
所以他的內心便把這件事的錯歸結到將軍華元的身上,內心也陰暗地產生要了報復的想法。
羊斟漸羹
因此便有了前面我們說的那一幕,第二天在兩軍交戰的時候,華元被車夫羊斟拉到了敵軍面前。
這一下子不僅宋國這邊愣了,連鄭國那邊也愣了。驚訝之余,鄭國那邊便把宋國的主帥——華元,生擒了。
“擒賊先擒王”,主帥已經被擒,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宋國方面大敗。而失敗的原因,也確實讓人們大跌眼鏡。
后來,由于這件事情太過典型,最后還因此而誕生了一個成語:“羊斟慚羹”。面對羊斟出賣自己的國家而報私仇的行為,人們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以私害公的人。
其實,從上帝視角來看,華元也沒有錯,只不過是粗心大意沒有照顧車夫的感受,卻遭到報復。這種情況在誰來看,都是車夫羊斟的錯。羊斟自從跟在華元身邊便受他庇護,萬不可因為幾塊肉鬧到這種地步。
這不僅是對華元的報復,何嘗不是對宋國的報復。我們不禁思考,在家國大事面前,私仇真的顯得如此重要嗎?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這么“玻璃心”嗎?
畢竟在我們現在人看來,就算要報復,大可以從小事入手,在兩國交戰這種重要時刻,不顧一切把主帥將軍送入敵軍大營,這種行為是在太過愚蠢了。
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就是這么令人看不透。因為,像這樣的例子,在那時還有一例。
故事的起因也是因為羊肉,不過這個故事的代價有些大,直接導致一個國家的亡國。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中山國的國家。
當時,中山國君以羊肉羹宴請群臣,也可能是國君的疏忽,在臣子們分羊肉羹時,分到司馬子期那的時候沒有了。
和羊斟一樣,司馬子期認為自己受到了差別對待,于是年內心極為不爽,隨后便投奔了楚國。
為了報復中山國君,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司馬子期便攛掇楚王攻打中山國。最終中山國因為實力不足,遭到攻打后便四處逃竄。
逃竄的路上人越來越少,只剩下兩個士兵還守護在國君的身邊,一問才知,這兩人是因為當時國君賞賜的糧食得以存活。
這令國君不禁感嘆,此前因為一碗羊肉羹遭人嫉恨,被滅了國。卻又因為一點糧食讓兩人守在身邊。
遭禍不是因為吃食,幸運也不是因為吃食。而是吃食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否在危難之時伸出援手,是否在鼎盛之時令人寒心。自此之后就有了成語:“司馬怒羹”。
總而言之,這雖然是一個歷史上令人唏噓的故事,縱然能引起我們內心的深思。不管是“羊斟慚羹”還是“司馬怒羹”,因為一碗羊肉羹就動不動牽連國事,那太過牽強。
如果一定要說從這個故事中明白的道理,那應該是“嚴于律己 寬以待人”。
對別人的行為寬容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們不能左右別人的想法,只能從自身入手,多約束自己。
多看看自己本身的問題,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想想自己最容易犯的錯是哪些。
在生活中,盡力去避免自己犯錯,也就會少去很多麻煩。像華元這樣的慘事也就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