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水滸武松:形象與性格探析、與宋江為何最終分道揚鑣?與李逵人物形象對比

?■《水滸傳》中武松性格發展變化分析


在《水滸傳》中,作者對一百零八個好漢的性格塑造各有特點,其中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武松從初入江湖到歷經滄桑,其思想和性格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本文將對武松的性格變化的社會背景和影響因素作分析。

一、武松從對宋江的依賴到意識的獨立

武松出身貧寒,父母早亡,只有一個哥哥相依為命。但是他的哥哥武大卻經常受人欺負,而且對武松愛怨交加。怨的是武松經常惹事吃官司,愛的是有了武松自己就不再被人欺負。武松在柴進家中受到了物質上的優待,但是對武松的精神世界并沒有多大影響,但自從遇到宋江之后,其思想開始發生改變。武松性格豪爽、武功過人,深受宋江的賞識,二人結拜兄弟,并經常共同飲酒、較量槍棒。宋江的言談舉止都對武松的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為日后武松對宋江在招安方面的支持埋下伏筆。宋江是武松江湖中的大哥,思想上的導師。當武松說出自己有心接受招安的時候,宋江以非常贊同的口吻希望武松能夠“博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個好名”。當二人分別時,武松對宋江一送再送,并下了四拜才自投西而去。在梁山排座次時,武松從思想上還是對宋江有所依賴的,真心擁護宋江做梁山泊主。然而之后武松開始出現意識上的獨立,與宋江的關系出現裂痕,以致最終二人決裂,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產生這種狀況的最主要原因是武松對招安有了獨立的見解。當宋江對待被梁山好漢打敗的政府軍官卑躬屈膝,為了爭取得到朝廷的招安而無限制討好時,武松心中非常不快。雖然宋江折箭為誓之后大家不敢再言,但是心中并沒有服氣,特別是武松更是對宋江只想招安,不顧兄弟的感受很有意見[1]。武松之所以不離開宋江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首先武松非常講義氣,對宋江給自己的幫助念念不忘;其次,武松一旦離開梁山泊也無處安身;最后,武松對當時的朝廷還具有一定的幻想,認為皇帝只是暫時受到了蒙蔽。但是當梁山泊好漢被招安之后,卻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宋江也將對朝廷的“忠”放在了對兄弟的“義”之上,這成為武松離開宋江的直接原因。

二、武松從對招安的向往到對招安的拒絕

招安是許多綠林好漢的向往和歸宿。在梁山英雄當中,有這種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因被俘而加入梁山的政府軍官更是如此。武松原因接受招安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宋朝先造反,造成一定的影響力之后再接受招安入仕做官是一種常見現象。二是武松曾經做過都頭,其所接受的思想熏陶仍然是做一個忠臣孝子,落草為寇實為萬不得已,在做強盜期間內心也在不斷掙扎。當武松得到哥哥被謀殺的確切證據之后首先想的也是報官,希望能夠通過正常的途徑達到為哥哥報仇的目的。當他得不到縣官的支持時才手刃仇敵。在復仇的環節武松并沒有濫殺無辜,復仇之后投案自首,希望在吃官司之后重新做人。因此,武松愿意接受招安并非因宋江的三言兩語的勸說,而是出于自首前途的綜合考慮。三是宋江對武松的思想的影響較大,其接受招安的思想潛移默化地熏陶了武松。

武松對招安的拒絕則是因為他對社會現實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朝廷對梁山英雄的招安目的是利用他們和其他各路義軍相互殘殺,達到坐收漁利的目的。在各路義軍被消滅殆盡時,梁山好漢們也元氣大傷,最終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接受招安僅僅是一種身份的洗白,對腐敗的朝廷并沒有什么改變,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并不能帶來益處[2]。武松看透朝廷這一目的之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拒絕。

三、武松身上的英雄氣概與本身固有的痞性

《水滸傳》對武松的形象刻畫比較真實,既有對其英雄事跡的描述,又有對其流氓習氣的描寫,這樣的描寫并沒有引發人民對武松的反感,相反進一步增強了其人物形象的豐滿性。武松在成名之前在陽谷縣經常惹是生非,其“痞性”也是其個性的表現之一。武松在柴進莊上與宋江相處的一段時間,不良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喝醉酒之后卻仍然“性氣剛”,與人打架。在武松上景陽岡之前喝酒時,同樣顯示出了其“痞性”,不給酒喝就罵人,再不給酒喝就威脅砸店。當酒家好心勸他岡上有大蟲,不要一個人過岡子時,他卻說:“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這也說明了武松行走江湖,身處險惡的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警惕性。同樣,在十字坡孫二娘開的黑店里,武松看出真相后也是先說“饅頭餡內有幾根毛,如人小便處的毛一樣”,引發孫二娘動手,再予以制服。在《水滸傳》的武松大狗環節,更是對其英雄形象的一次解構,將其塑造成一個有缺點的英雄。景陽岡武松打虎的細節描寫奠定了其光輝形象的根基,永遠地定格在人們的心目之中。在打狗的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酒量再大也有喝醉的時候,再英雄的人物也會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正因為對武松雙重性格的描寫才使得其形象更加豐滿,也令讀者更加信服。

四、結語

武松的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深得人們的喜愛。市井細民從武松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武松是人們潛意識中的自我。市井細民的人生充滿艱辛與無奈,在面對強權的時候希望能像武松一樣快意恩仇,然而生活的束縛使人們只能將這種想法停留在萌芽狀態。因此,人們在武松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中,在打虎、殺人的張揚與發泄中找到可以縱欲的本我。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與性格探析


明末金圣嘆認為《水滸傳》作者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了”[1]2。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寫出各種英雄事跡和故事情節,同時讓人物具有性情、氣質、形狀、聲口上的個性區別,這是《水滸傳》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功之處。如描寫人物粗魯特征,就有許多種寫法:“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杰不受羈絆……”[2]2《水滸傳》作者能夠用精嚴筆法,將一百單八人塑造的個個形神畢肖,栩栩如生,正是在同與不同處有辯。而若從宋江選擇“招安”道路然后給梁山事業帶來覆滅的教訓角度來評價,《水滸傳》又好在投降,給投降派做了教材。這就不得不提到其中“天人式”人物武松——反對“招安”的中堅分子。金圣嘆曾認為武松是水滸英雄第一人,是上上等人物。誠然,通過武松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來看,比如“景陽岡打虎”,表現出其快與捷;“斗殺西門慶”,表現出其正和良;“醉打蔣門神”又表現出其闊和大;“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又表現出警和毒……在這一系列的英雄故事中,體現出武松所具有的諸般英雄品質,呈現出一個光輝偉岸的英雄形象;同時在這一系列事件之中,武松所具有的性格,又是有所變化而又逐漸成長的。從“打虎英雄”到“落草二龍山”,從一開始希望“異日受了招安”到聚義后堅決反對招安,是什么原因讓這一人物做出這樣的轉變,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神勇剛猛與嗜酒任氣

“景陽岡武松打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流落江湖近一載,在結拜了山東及時雨宋公明為兄后,武松更加思念嫡親哥哥,于是前往清河縣。武松在途徑陽谷縣“三碗不過岡”酒店連飲了一十八碗酒后,不信店小二的多番好意勸說——近日岡上出現大蟲,已傷及多條人命——一步步走上景陽岡,果然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額大蟲。那老虎一撲、一掀、一剪,都被武松一一閃躲過,然后武松順勢就兩手揪住老虎,將虎頭按住在地,使盡平生力氣,將老虎打得不能動彈。赤手空拳能夠按住老虎,并能將其打死,真是天生神力、英勇非凡,這也成為了武松行走江湖的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水滸傳》中有打虎行為的,還有李逵和二解兄弟。李逵的殺虎,首先面對的是幼虎,幼虎氣力未足、經驗不豐,鐵牛蠻壯又有利刃在手,難度不大;再殺母虎時,李逵又占據著地理優勢,背倚著虎洞石壁,空間狹小,母虎難以騰挪;殺雄虎時又手持樸刀只一下解決的。而二解兩兄弟本是獵戶出身,非常熟悉老虎的習性,且所追殺的老虎已經中了藥箭,難度比李逵殺虎已經較容易,更不用說跟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相比了。作者不忌諱犯筆,能夠在“打虎”這個相同場景安排下四個好漢的舉動,并且詳略得當,各有風姿,尤其凸顯出了武松的天生神勇。

“醉打蔣門神”更能體現出武松的真才實學。然而在前往快活林之前,作者卻一再描寫武松與酒的故事。魯智深曾經就吃酒發表過十分酒有十分力氣的言論。相對應的,此時的武松也說喝一分酒便漲一分的力氣,于是有了“無三不過望”。金圣嘆曾將孟州東門至快活林一路作為千載第一酒場,稱贊武松是千載第一酒人。于是在吃了十分酒后,氣力源源不斷的武松,一套“玉環步、鴛鴦腳”便制服了蔣門神,再一次表現出神勇與俠義,鋤強扶弱,報答了施恩的禮遇之恩。

然而作者在刻畫出武松英勇神武的高大形象背后,另外也描寫了這一人物嗜酒任氣與受困宵小的情形。如孟州城下,破廟里遭擒;白虎山前,寒溪中醉躺。金圣嘆認為古代的君子不能夠始終依仗著才能和武力,如飲酒后可以搏殺大蟲,也可能醉酒時失手于黃狗;武力可以奪取雄鎮,卻也難免受縛于寒溪。盈不可久,剛猛易折,這是武松失手于群小之事,刻畫出武松也具有的凡人特點,更體現了武松這一人物所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

二.精細機變與正直爽快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算得上是作者著意刻畫的人物。比較魯智深和武松,二人在多個地方都是很相似的,比如都嗜酒,都有一膀子力氣和一身好武藝……然而二人卻有粗有細。魯智深自述曾被孫二娘用蒙汗藥麻翻,險些兒被害了性命,這是魯智深的不精細之處。后來武松被發配孟州城安平寨,也來到十字坡下孫二娘的酒店,不過武松精細的多,先自瞧出有些端倪,于是故意調戲那婦人露出了馬腳,然后趁其轉身切肉的功夫將酒潑在了暗處。同行的兩位公人吃了酒后果然被迷暈了,然而此時武松仍然不動聲色,也假裝喝了酒,中了招。后來得以智擒孫二娘。同是與魯智深比較,在得知史進被縣府捉拿后,魯智深抄起禪杖便要去劫獄,武松卻認為不應輕舉妄動,應該知會梁山泊商議之后再行動。果不其然,魯智深因為莽撞和過度自信,失陷于縣衙內堂。相比較魯智深,這是武松行走江湖的精細沉穩之處。

另外能體現武松精細果敢的,還有“血濺鴛鴦樓”一段。武松于飛云浦砍翻四人后,躊躇思考了一會,趁著黃昏回到了孟州——他要報仇。在用計賺開角門、殺掉馬夫之后,武松便將施恩送行時所贈的兩身衣服換了,并將行李盤纏掛在門閂上,虛掩了角門。這是考慮到撤離時因情形緊迫而做的準備。同樣是登上鴛鴦樓,初次是飛身上樓,挺刀直剁蔣門神,速度機敏,擒賊擒王;而后有兩位家仆走上樓來時候,武松卻隱身在黑暗處,也是一刀殺一個,何等的麻利,毫不拖泥帶水。血洗完鴛鴦樓,武松臨撤退的時候,仍然是出了中門,將前門栓好,這是為防事發過于迅速而做的拖延操作。心思是如此縝密和沉穩,而此時恰好四更時節,月色正好。

武松不但是精細果敢的,同時也非常正直爽快。滄州郡結識宋江時,便將自身從前的各種遭遇一古腦兒說出來了。在調查先兄武大的死因時,對著何九叔也是讓其“閑言不道”,只回答武松所關心的問題。而面對施恩文文謅謅、吞吞吐吐欲說不說的時節,武松卻讓他只撿緊要的話直說。在孔太爺莊上被吊打時,卻把眼來閉了,由他打,只不做聲。大有一種認栽任剮,討饒非好漢的氣概。爽直時是真的爽直,不屑處也是真的不屑。當梁山好漢眾伙相聚聚義廳、齊賞重陽酒,當樂和唱到望天王、早降招安旨時,武松一把把桌子顛的粉碎,心直口快說到:“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眾弟兄們的心”[3]904。絲毫不掩飾不愿被招安的意愿,這是他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被官府欺騙而后的洞察,而此時眾多軍將卻都默不作聲。

三.孝悌明理與奉公守法

水滸中屬于嫡親兄弟關系的,在一百單八將里,即有三阮、二解、孫立孫新和宋江宋清、張橫張順等等。以外的也有何濤何清等。然而論起手足之情,卻遠不及武大與武松深厚。雖說長兄如父,但武大之于武松,卻是既如父與子,又如子與父。在陽谷縣相逢武松,武大便道又是想武松,又是怨——怨的是先前武松在家時,酒醉便任性打人,衙門就要武大頂缸、隨衙聽候。青年時期的武松總是惹禍招災,沒有哪一個月是安安生生、不惹禍招災的,此時武大如父而武松如子;說那想的緣故,是武松雖然惹禍招災,卻能夠給予武大庇護,免受他人的欺負,任誰也不敢隨意愚弄和嘲笑。這便是武松如父而武大如子。而當潘氏色誘武松連稱叔叔之時,武松識廉恥明倫理,坐懷不亂,始終以禮相待,稱呼“嫂嫂”來警示潘氏遵守長幼尊卑倫理道德。但當潘氏誣陷被武松調戲時,武大卻深深地信任武松,說“我的兄弟不是這等人”[4]298。更有武松遠行之前,對于武大的諄諄叮囑,拳拳情意,讓人淚目。自武大遇害后,放眼四海,世上再無“三寸丁谷樹皮”,一眼別離便成永久,若再會,也只能在酒醉后夜夢中了。想武松在酒深處,會不會深深理解“人皆有兄弟,我獨無”[5]的感慨和憂傷,為兄復仇,讓兄瞑目,即使刀山火海、萬人阻撓,也將一往無前、無暇顧身了。

“景陽岡打虎”為百姓除掉一害,是武松人生的高光時刻,此時的武松,是被知縣喜愛和抬舉的武都頭。都頭,雖然官職卑微,卻讓武松很珍惜,這是當年的問題少年成年后首次被社會認可,被封建正統認可。在以后行走江湖時,武松也是很在意這個稱呼。如果沒有不仁的嫂嫂毒害了親兄。武松當如宋江所說的那樣,做得一個大官。然而天不遂人愿。武松嫡親哥哥被毒害,武松得知后立馬去搜索證據,希望通過官府討得正義。但是縣官、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些關系的,即使武松已搜集到人證物證,也被推脫不予立案追究。奉公守法在這里行不通,那只好由武松獨掌正義了。

四.知恩圖報與快意恩仇

漢代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中認為游俠是“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6]武松受陽谷知縣的抬舉之恩,便盡忠職守,每天按時點卯值班。為知縣押運錢財到東京并確保萬無一失。雖然這一點在今天被有些學者詬病認為其是為封建官僚效力,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不應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苛責古人,無論多么偉大的英雄人物,都不能夠跳出那個時代和社會,所受的教育與影響所帶來的銘刻于骨子里的思維。同樣的,為報施恩的情義,武松以暴易暴,驅趕了曾強行占有施恩快活林酒樓的惡霸蔣門神,這也不能說武松沒有是非觀念。在其看來,這是俠義之事,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受到別人的禮遇、涓滴之恩涌泉相報的思想。武松的知恩圖報同時也體現在對待小人物身上,如對破獲先兄被毒殺一案有重要幫助的鄆哥,武松疏財養贍其父;對待押解其前往孟州的兩位公人,武松也是感念他們一路上小心侍奉之情,再三請張青不要殺害,并將銀兩送給他們;雖然曾經被吊打在孔家莊門房上,武松也感念孔明孔亮二人相敬之義,后來也不計前嫌攻著力攻打青州以解救孔明等人。其武松的知恩圖報,并沒有因為對象身份的高低而有所抑揚。

然而武松又是快意恩仇的。當狀告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奸且藥死武大而知縣不予受理時,武松便決定自行解決了。武松對武大有多想念,對仇人就有多愁恨。于是一刀剜開潘氏心腹,將出五臟來祭奠親兄,并一刀砍下頭來;對待西門慶,也是將其頭砍下,與潘氏頭結綰一起而擺在武大靈床上以告慰先兄,這是武松的悲憤至極的表達。同樣在“血洗鴛鴦樓”時,也是出于被張都監欺騙和陷害而充滿悲憤,若說對于瑞蘭尚有一絲不忍之心,那助紂為虐、蛇鼠一窩卻不能不讓人義憤填膺,于是“血濺畫樓,尸橫燈影”[7]387。等到變化為行者形象的時候,武松已經由個人的快意恩仇變成了悲天憫人——“夜走蜈蚣嶺,斗殺王道人”,便是行者那正義的第一刀。

五.錢財分明與仗義疏財

自古錢財分明大丈夫,武松在這一點上算的上是水滸英雄們的楷模。在《水滸傳》里描述武松事跡的回目中,無論是住客店,還是在酒店,亦或是搬到家中與武大合住,作者總是順帶一筆如“算還房錢”、“算還酒錢”、“取出些銀子與武大……”[8]295等等。不管是吃食、物品、酒水,或貴重或輕賤的,在武松而言,對待平民百姓,用錢買物應該是天公地道的——或臨去算還,或臨行取帶,不欠分毫。非但在錢財上,即使在人情上,武松也是不愿意欠債。比如第二十八回中孟州牢城初到配軍是要打一百殺威棒的,這是宋太祖時就定下的規矩,得小管營施恩疏通將欲寄下,武松卻說“我不要留這一頓寄庫棒,寄下倒是勾腸債,幾時得了?”

武松不但錢財分明,而且仗義疏財。景陽岡打虎后,有一千貫的賞銀,可算得上很重的一筆財富。武松卻體諒到眾獵戶的苦處,當眾給散了。連知縣都認為武松仁義,想要提拔他。當武松與何九叔找尋鄆哥問武大捉奸備細情形的時候,聞之鄆哥有六十歲老爹需要養贍,便取出五兩銀子送給老爹做盤纏;在官司結束時,又給了他十二、三兩銀子以作終身之用,雖說這是之前所承諾過的,但此時自身尚不暇自顧,卻能夠有始有終、已諾必誠、言行必果,真是大丈夫行徑。在十字坡武松被張青的四個火家誤捉后,得知他們是賭錢輸了才做此勾當,武松直接取出十兩銀子把與四人去分。在蜈蚣嶺上殺了王道人解救出婦人后,武松也不要那婦人捧出的金銀,讓婦人自拿去養身——不貪財,不欺弱,錢財分明,賑人不贍,武松可謂有之。相比之下,因十兩紋銀,劉唐與雷橫相爭,李逵因之大鬧賭坊。在這對待金錢的態度上,武松可以算得上真正仗義疏財的好漢。

六.結語

武松是《水滸傳》作者用如椽巨筆刻畫塑造出的英雄豪杰,不但具有其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濃厚的審美意味,而且當面對貪官污吏橫行、世風日下世道不公的時候,期待這樣一位敢于揭竿而起、獨掌正義的英雄出現,是普通百姓情感的寄托。正是在這奸臣當道、外虜屢犯的亂世,大賢處下而不肖居上,所居非人而尸位素餐,讓這樣一位神武剛猛、孝悌明理的人物上不得保境安民、立功邊庭,下不能奉養兄長、守法奉公,以至于做出“以武犯禁”的行為,充滿了“孤憤”的感慨。在“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末世之中,不欺負弱小,不諂媚強權,心懷正義,為他人解難而不顧惜個人生命,這是承襲了秦漢以來游俠們的俠義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民間百姓的某種自由愿望和理想主義色彩。明末金圣嘆生逢大動亂時代,對于《水滸傳》寄托了個人和家國的情感,又對于聚義后被招安、被驅虎搏狼從而與方臘起義軍兩敗俱傷,籠罩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劇氣氛而有所憤慨,于是“腰斬水滸”,存其七十一回而將第一回作為楔子。而后有清一代遂流播傳世。依據金圣嘆評點第五才子書法,對武松一系列故事進行梳理、對性格特征進行提煉、對英雄形象進行探析,從而深入了解這一人物所處的時代以及《水滸傳》作者和金圣嘆所處的時代和創作意圖,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武松這一光輝形象和俠義精神,也必將繼續流傳后世。

■武松與宋江為何最終分道揚鑣

宋江、武松都是《水滸傳》中濃墨重彩的人物,而且兩人交集頗多,從素不相識到義結金蘭,從若即若離到分道揚鑣。所謂志同道合者,才能行遠,三觀不同的人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武松和宋江就是如此。

武松與宋江初次相見,是在柴進莊上。

宋江是逃犯,武松也是逃犯,就連罪名都高度一致。宋江殺閻婆惜,武松殺公務員(后來才知被救活)。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當時,武松在莊上不受歡迎,屬于領取最低生活保障的類型。據說因為他喜歡吃酒,酒后又好打人,大家都在柴莊主耳邊吹風,武松因此不被柴進待見。也有住得太久的因素,武松一下住了一年多,真把這里當福利院了。

宋江初來乍到,又是江湖上聞名的“及時雨”,與“小孟嘗君”柴進齊名,享受的自然是最高規格的待遇:安排洗浴、更換新衣,輪流把盞,開懷暢飲。單是服務人員就近20人,“有十數個近上的莊客并幾個主管”。

宋江一見武松,“心中甚喜”,和他傾心相交,每日四處游玩,陪吃陪喝。十數天后,武松辭別。宋江在酒店為其餞行,并十里相送。這份超規格的禮遇,讓初涉江湖、受盡臉色的武松感動不已,提出要和他拜為義兄。

此時武松、宋江同病相憐,也有一樣的信念:寧可亡命江湖,也不愿落草為寇。他們內心深處依然對朝廷抱有希望,自然惺惺相惜,結為至交。以至于二人分手時,武松居然揮淚而別。他一路上都在尋思:“江湖上只聞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不虛!結識得這般弟兄,也不枉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

二人再次相逢,已是次年十一月,孔太公莊上。

二人久別重逢,喜悅洋溢?!八谓膬认矏偂薄靶闹写笙病薄V笏谓渌赏揭拐?。住了十多日,兩人辭別孔太公。

之后,武松要投二龍山,宋江要奔清風寨,兩人在瑞龍鎮作別。在這里出現了令二人產生隔閡的談話。氣氛原本很融洽,作為結拜兄弟,武松本欲再送宋江一程。宋江推辭一番,語重心長地對武松講了一段話:“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一個好名?!币馑己苊黠@,他希望被朝廷招安。而武松并不希望被招安。

在柴進莊上,武松對大宋體制還存有幻想,畢竟他殺人在先,理屈在己。而此時的武松與大宋體制已徹底決裂了。身為都頭,他替縣官辦事,哥哥被害證據確鑿,縣令卻不予受理;為張都監掏心掏肺,卻被設計陷害。所以他在鴛鴦樓大開殺戒,連殺15人并留血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強調自己打虎而非都頭,是他覺醒的標志。

宋江卻初心不改,仍寄厚望于大宋體制。三觀不同,自然隔閡頓生。二人分別的細節也處處與上次不同,大有徹底劃清界限的味道。酒店飲酒,上次是宋江埋單,這次卻是武松刷卡;臨行作別,上次是武松揮淚,這次卻是宋江灑淚。武松將感情與錢全部奉還,不傷感情不傷錢,各不相欠。

作別之后,上次宋江一直看著武松背影,“望武松不見了,方才轉身回來”,武松內心以結識宋江為榮。這次武松壓根連內心戲都省略了,“自投西去了”。

武松與宋江再相逢,又是三年后。呼延灼攻下白虎山,擒拿了孔明,弟弟孔亮跑到二龍山搬救兵。鑒于青州高城深池,難以攻打,二龍山三位領導武松、魯智深、楊志召開了班子會議,準備與梁山合伙。經過分析,魯智深、楊志二人,此前與梁山頭領宋江不曾有交情,只是聽說過及時雨宋江的大名。武松與宋江不僅有交情,而且是結拜兄弟,堪稱和梁山牽線的最佳人選。然而,會議很耐人尋味,首倡與梁山合伙的人,不是武松而是楊志。理由很充分:宋江有名望、呼延灼是敵方、孔明是宋江弟子。魯智深明確表態,“正是如此”,投了贊成票。武松竟然未發一言,議案最終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隨后,魯智深當即作出決議:“孔亮兄弟,你要救你哥哥時,快親自去那里告請他們,灑家等先在這里和那撮鳥們廝殺?!?/p>

等到宋江帶隊前來,雙方見面的場景也很官方。武松引著魯智深、楊志等人前來相見。宋江請魯智深就座,并相互致意寒暄。一個講“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一個講“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楊志也與宋江親切交流,力贊梁山之盛。接下來便是魯智深令左右置酒招待。見面會上沒看到武松與宋江有特別親近之舉,完全沒有二人在孔家莊重逢時的喜悅,更沒有進發同榻而眠的火花。

從倡議提出、方案實施,到兩軍會師,按理說,一邊是義兄的隊伍,一邊是自己的人馬,武松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他積極性不高,可看出二人漸行漸遠之態勢。

轉眼間到了次年重陽節。

雖然梁山泊只是山寨,宋江卻極注重文化生活。為凝聚團隊合力,統一全員思想,他決定大擺筵席,召開菊花大會,所有人不論遠近,都來參加,這當然少不了武松。

當天的場面非常熱鬧,山珍海味,語笑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宋江趁著大醉,寫詞《滿江紅》。老大有雅興,自然要助興。歌手樂和當場才藝表演,譜曲演唱,果然是高手在山寨。老大目光殷切,樂和格外賣命,男高音撕裂云霄。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武松卻跳出來,大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身為宋江結拜兄弟,武松直接砸了場子,旗幟鮮明地反對招安。魯智深也力挺武松,說大宋滿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衣服上色,怎么洗干凈?恰好李逵跟著起哄,踢翻了桌子,宋江下令將其拿下,這才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對于武松的反對,宋江剛開始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后來就跳過反對派,自任組長,以吳用、朱武之謀,燕青之力,全力推進招安。進京面圣時,眾人都穿御賜的紅錦綠錦,魯智深將其縫做僧衣,武松改作直裰。這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抗爭。

此后征戰中,鮮見武松與宋江的私下交流。平定方臘后班師,路過杭州時,武松決定在六和寺出家,宋江聞言,未作任何挽留,只勉勵一句:任從你心。

所以,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死之遙,而是三觀不合。三觀不合,親密戰友也可形同陌路,舊日同僚也可反目成仇。武松與宋江越走越遠,自然在情理之中。

■武松與李逵人物形象對比淺析

武松在作者的筆下是力和勇氣的化身,他在武家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景陽岡借著酒勁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陽谷縣步兵都頭。景陽岡打虎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章節之一,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傷害了二三十條大漢性命的老虎,這顯然是作者作了藝術的夸張,是理想化的,但細讀整個關于打虎的描寫,卻又發現并未脫離生活,而且寫得入情入理,真實可信。

在打虎之前,作者首先寫武松喝酒,將近用了全部章節一半的篇幅寫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寫得很細,不厭其詳,但決非閑筆,也不流于瑣碎。因為在作者心中,寫喝酒就是寫打虎,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現實和理想兩種成分。那種一般人喝兩三碗就要醉倒的“透瓶香”,武松卻連喝了十八碗都不曾醉倒,還吃了四斤熟牛肉。在酒店里對喝酒的描寫包含著現實主義的成分,從現實方面來說,沒有這十八碗烈酒下肚,武松就不會有打虎的膽量和氣力。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讓武松喝酒,或者說未讓他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顯不出英雄本色。

其次是寫武松既膽大,又膽怯。當店家告訴他山上有虎,勸他在店里住下時,他反倒說人家要謀財害命。這里面既有武松長期江湖生活的經驗,也包含著暴躁,不講理,強烈的個人主義因素。說是不怕老虎,其實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談虎而不會變色,敢于上景陽岡,畢竟還是膽氣不小。但當他看到官府榜文時,卻膽怯猶豫了。此時,作者對武松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的描寫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人恥笑,算不得好漢。難以轉去?!薄芭率裁?且只顧上去,看怎的。”其實,這都是些為自己壯膽的話,從中透露出的是內心深處的膽怯。武松爭強好勝,很愛面子,虛榮心極強,他把丟面子看得比丟性命還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險,但還是硬著頭皮上去,這就是他一面心中膽怯,為自己壯膽,一面硬挺著走向有老虎出沒并且傷了許多人性命的景陽崗,這種矛盾心理充分體現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這是武松的缺點,也是他的英雄本色。

在孟州,武松幫助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了被蔣門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后臺張都監、張團練設計將他當賊抓了。這時的武松雖然也很勇猛,但畢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紅皂白的知恩圖報讓人感覺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訓讓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驚心動魄的反抗行為,他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幾口,蘸血在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讓武松認清了現實的社會,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后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武松被動或主動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變了自己,作者抓住了這一點,_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這一英雄形象。

剛勇豪爽、毫無畏懼、愛憎分明、敢做敢為的武松,靈臺前憤斬潘會蓮,獅子樓怒殺西門慶.報恩義助施恩,武松知恩圖報,疾惡如仇,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應該說,武松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對武松的現實主義描寫?,F實主義描寫實質上是一種生活化的表現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以其自身的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性格。《水滸傳》中除了“景陽岡打虎”一節外,作者在《水滸傳》中多次運用生活化表現手法,將一個光明磊落,敢做敢為,富于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武松活生生的展現在讀

者面前。

對于黑旋風李逵而言,在《水滸傳》中,他是著墨最多,性格最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對這位梁山的要將,歷來的評價很高,或認為他最具反抗意識,或認為他天真可愛。李逵屬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喜劇英雄形象,和他相類的人物在古代小說中還有不少,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貴的品質,比如他的率真、豪爽、敢做敢為等,但其言談舉止中也暴露出明顯的性格缺陷,從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陰暗面,惟其率真,才暴露得特別明顯。

首先是舉動缺乏理性思考,只是出自其個人魯莽草率的性格,沒有明確的目的,只能說是一種沖動和宣泄,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很容易成為一種破壞力量。他對朝廷的反抗看似堅決,但那是無意識的,其本人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熟想法。不像武松那樣,經過生活的磨難,對官府的黑暗認識很清醒,個人也越來越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則沒什么長進,年齡一天天增加,但同樣的錯誤仍然不斷重復。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李逵作戰不是不勇敢,在沖鋒陷陣時十分勇猛,為梁山的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李逵的作戰方式與他人不同,他經常是敵我不分,不分青紅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過去,在毫無目標的板斧下增加了許多無辜的冤魂,這在江州劫法場一節表現得特別明顯。當李逵不分青紅皂白地將板斧砍向已經歸順的扈成,將扈太公一家斬盡殺絕后,別說讀者,就連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這一現實的。所幸全書避開了這一點,否則,以李逵的這種作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梁山內部的內

戰是遲早的事,何況好漢們之間的矛盾還遠不止這些,但都在江湖義氣的名目下被遮蔽了。

再次是其奴仆意識。從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漢中最具反抗精神,這有他的屢次反對招安為證,但他的反對招安是以擁戴宋江當皇帝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開表達過這種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過是以一個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個姓趙的皇帝而已。

李逵的結局很有悲劇意味,耐人尋味,如此一條勇猛剛烈的漢子沒有轟轟烈烈地戰死沙場,最后卻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悲劇從他追隨宋江之日起就開始了??梢韵胂?即使宋江拒絕招安,帶領眾好漢殺到東京,自己當上皇帝,等待李逵的也同樣是悲劇性的結局。他的大哥宋江也絕不會比劉邦、朱元璋更仁慈,更高明;打江山時是一付面孔,坐江山時則會是另一種面孔,宋江也不會超出當時社會歷史所能允許的最大極限。

在反抗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寨的戰斗中,武松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崩铄与m然表面上看來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過程中,卻表現出明顯的奴仆意識,他對宋江可以說是服服帖帖,達到了任打任殺都毫無怨言的程度。武松則一生光明磊落,敢做敢為,富于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盡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還是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因此,李逵缺少原則的忠誠和服帖,與武松的特立獨行是格格不入的。

武松與李逵人物形象的描述,作者用了同中見異的表現手法,來區別他們的不同。武松與李逵的個性都豪爽粗擴,又粗中有細,但細比較起來,卻相差甚遠。李逵的“細”中顯得天真、可愛,如他初次見宋江遲遲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戲弄;而武松的“細”中則見江湖的老道和經驗,如他醉打蔣門神就是很好的說明。

在《水滸傳》中,人是社會的人,他們生活在具體的、現實的社會關系之中。他們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環境遭遇的影響和制約,也隨著生活環境和遭遇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武松和李逵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經歷,從中展現了他們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們的思想性格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方面,武松被逼殺死西門慶的經歷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經歷了生與死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轉變,作者將這一人物刻畫得最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義。也正因為如此,《水滸傳》才具有了今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水滸》英雄人物才能夠永久地活在人們的心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武松為何斷了一條左臂,他在景陽岡打虎,作者就留下了伏筆
水滸傳讀后感
初中語文必讀名著《水滸傳》知識點梳理
《水滸傳》人物關系及主要事件
天傷星·行者·武松
那么多人打過虎,為啥只有武松紅了?那山東賣拉面的也不是一家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二连浩特市| 钟祥市| 桓仁| 且末县| 秀山| 武威市| 长乐市| 通化县| 施甸县| 宁德市| 宜川县| 台东市| 白银市| 南召县| 临江市| 从江县| 高青县| 晴隆县| 营山县| 三台县| 阿坝县| 休宁县| 阳春市| 镇雄县| 林芝县| 温宿县| 新安县| 商南县| 密山市| 三门峡市| 许昌县| 万载县| 广州市| 石阡县| 丰宁| 利辛县| 霍邱县| 桐乡市| 扶绥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