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和孩子是分開住的,尤其是結婚后的孩子,他們在結婚后需要組建新家庭,很多都會選擇搬出去住。這種做法很多的父母都會理解。
然而,也有一些父母會覺得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結婚后就搬出去住了,會覺得兒子不孝順,也會在背后編排兒子兒媳婦的不是。其實這些都是老思想了,明事理的父母是不會在外面說自己孩子的壞話。
不和父母一起住并不是不孝,只是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分開反而更親,這樣也有利于減少家庭矛盾,各自安好,家和萬事興。
張先生是獨生子,他是在父母的建議之下才搬出去住的,當時的他甚至還沒有結婚。因為他的父母都酷愛跳廣場舞,也不愿意天天圍著兒子轉,于是在兒子25歲那一年便讓他自己出去住了。
張母說,他們這一代的父母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帶大,就等著孩子獨立他們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當然也不可能是完全地不管孩子,在節假日或者平日里,他們也會給孩子做做飯啥的。
張母是一個樂天派,她和老伴平時很喜歡跳廣場舞,于是便在兒子住的旁邊買了一套小房子來居住,白天兒子那邊有什么事情的時候就過去照顧一下,沒事他們就去和其他的老姐妹老伙計去跳舞打牌。這樣各自有各自的空間,彼此不打擾。
父母不要摻和孩子的事情,不要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畢竟他們成年了,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父母也該放手讓孩子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
張先生是在28歲的時候結婚的,婚后和父母也是分開住的,這在張先生家里幾乎是默認的。
婚后的張先生妻子和父母相處很和諧,因為沒有住在一起,妻子和父母幾乎很少有矛盾,張父張母看到兒子兒媳婦有事情的時候,就過來幫他們做做家務啥的,但他們從來不會過夜,畢竟住得也近。
父母孩子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三觀也會不一樣,如果強硬住在一起,會出現代溝和爭執。
例如張先生他們年輕人喜歡在休息日睡到比較晚,但是老人家卻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即使沒有事情做,在他們看來就是要起來早才行,這在年輕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
和父母分開住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些父母覺得和兒子在一起住才能照顧兒子,殊不知他們已經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如果這時候父母硬要插進兒子的新家庭中,那為難還是兒子。
無論是兒子還是父母,都不能太自私,子女也好父母也好,都應該盡量能夠照顧到對方的想法,對于兒子對的做法,父母應該支持,而對于父母的做法,兒子也應該有自己的態度,這才能讓一家人和諧。
兒子有兒子的事,父母都是為兒子著想的,如果兒子感覺跟父母住得不方便了,那大家就分開住好了,可以住得近一點,有什么事情就打個電話給孩子,他們也可以馬上就過來。
和不和父母一起住跟孩子孝不孝順是不對等的,孩子孝不孝順,都是看自家父母和孩子怎么說,不要聽外人來說,畢竟我們的生活外人又如何知曉呢?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覺得好那就是好的,不要去活在別人的嘴里。
漂亮的活著
才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