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英軍為何要轟炸德國大壩,讓4億噸洪水噴涌而出,3萬人在睡夢中失去生命?
1943年,英國皇家空軍深夜冒死轟炸德國大壩,導致4億噸洪水噴涌而出,3萬人在睡夢中失去生命,英國為何要做出如此舉動?當時,德國對英國倫敦進行無差別的轟炸,造成倫敦大恐慌,為了懲罰德國人,英國準備對德國境內的魯爾區大壩進行精準打擊。魯爾區大壩包括默訥河大壩,埃德爾河大壩和索佩大壩。有人問:既然要報復德國,為什么要對魯爾區大壩進行轟炸呢?德國的國家電力是依靠水利發電,而水利發電的最主要來源就是魯爾水壩,所以,魯爾水壩對德國的運轉非常重要。可以說,魯爾大壩是德國的心臟,在這里,有無數的軍工生產基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武器從這里運出投入戰場。因此,英國此舉也是希望能夠通過炸毀大壩,從而削弱工廠的生產能力于是,英國軍方從皇家軍隊中抽取了最有經驗的飛行員,組成了一支精英部隊,也就是617中隊。此次任務十分機密,他們的指揮官是整個英國最高級的指揮官,以保證任務的萬無一失。參與任務的英國空軍們,也明白這次作戰的重要性和艱難性,只要出發,那就是九死一生。于是,此次任務出發之前,參與任務的英國空軍們,在黃昏時刻拍下團體合照留念,這或許是他們的最后一張照片。1943年5月16日晚上21點30分,英國617中隊駕駛著19架“蘭凱斯特”轟炸機,從斯卡普頓基地起飛,穿越北海,飛越被占領的荷蘭,進入德國西部和魯爾區。在默訥河大壩上空,吉布森第一個發起進攻,在第四次的進攻之下,大壩開始崩潰,然后決堤,數百萬加侖水從炸彈所造成的的巨大決堤口噴泄而出。壩下的水電站頃刻被毀滅,另外兩座水壩也相繼崩潰,水淹下游80公里的煤礦,125座軍需工廠受損停產,淹沒農田3000公頃。村莊淹沒,橋梁沖垮,電站也都被毀,鐵路線和公路完全消失在洪流當中。無可否認的是,英國的這次轟炸任務是成功的,但從人性主義角度來看,會驚訝于英國的冷血無情。因為,這場轟炸行動可以說是完全泯滅人性的做法,讓眾多的普通民眾在戰爭中喪生。正是猶豫這次行動造成的巨大災難性,二戰結束后的第五年《日內瓦公約》中,通過了一項禁令,即禁止對危害民眾安全的大型工程發動武裝打擊,其也不可以成為軍事目標。這項禁令為的就是防止像轟炸魯爾大壩這樣的慘劇再現。以上故事來自《空戰圖文史》,通過豐富的圖片和通俗的文字,詳細講述了二戰期間空戰全過程,圖文并茂,生動呈現各國軍力、戰爭歷程、重要戰役、科技變革、軍事創新等諸多歷史細節。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從大局觀來看《空戰圖文史》,能夠讀懂人性,提升我們的思維高度,以及選擇正確的成功方式與手段。這就是歷史的作用,盛世時敬畏歷史,居安思危,憶苦思甜;亂世時,誓死捍衛祖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