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比較成功的主要有:
(一)發展數字經濟最成功的是市場主導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美國英國等國通過完整的發展數字經濟完善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如資本市場、人才市場、教育市場、包容性制度和文化市場等促進其數字經濟發展。
1.完善的資本市場。美國和英國發展數字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數字經濟需要大量的天使(風險資本)的投資,這種創新投資失敗率高達90%以上,因此,需要發達的資本市場如證券市場和債券市場。美國的納斯達克和紐交所、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等都吸引全球如俄羅斯資本、阿拉伯石油資本、日本資本、拉美國家的資本大規模流入,為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天使資金和證券債券資金。
2.優異的人才培養和吸引市場。英國美國通過全球最好的大學獎學金制度和優秀的師資隊伍,吸引了全世界大量數字經濟的人才去求學和就業,這為他們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保證。另外美國鼓勵民間資本舉辦大學, 1862年,美國國會議通過《贈地法案》,由政府免費提供土地用以創辦“贈地大學”。《贈地法案》實施造就了一批現代綜合性大學,如加利福尼亞大學、伊利諾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這些世界頂級大學都為美國的數字經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3.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對全球人才的包容和文化的融合。近40年來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茨獎獲得者和圖靈獎獲得者有4成左右是海外移民。美國近20年來工科博士有大約四成是華人、印度人和菲律賓人。這些高精尖數字經濟人才為美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二)市場和政府主導的不完全的市場經濟模式:主要是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模式選擇
日本和韓國通過政府的財稅金融全面支持和產業規劃,使得日本、韓國在數字經濟的新材料、芯片生產和代工等領域成效斐然。尤其是我國臺灣地區,1980年12月正式成立的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亞洲數字經濟發展的典范科技園區。其發展的成功經驗值得大陸借鑒:
1.我國臺灣地區在新竹附近擁有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幾十家高端科教機構。包括工業技術研究院和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天然氣研究所、(臺灣)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以及中華理工學院等,是我國臺灣地區主要的科研、教育中心。為我國臺灣地區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大量低中和高端人才。
2.形成了國際公認的較為完整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我國臺灣地區培育集聚了IC代工和信息硬件制造的全球龍頭企業群體。包括全球芯片設計排名第三的聯發科、全球各類芯片代工排名第一第二的臺積電和聯華電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和生產廠商宏達電子、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品牌宏碁電腦、全球最大的芯片封測公司日月光集團等,引領新竹信息制造產業集群代工生產全球80%電腦主板、全球80%的圖形芯片、全球70%的筆記本電腦、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掃描儀。
3.創造了芯片制造保稅產業鏈政策環境。把集成電路的IC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幾大環節實行保稅監管,產業鏈出口產品設計和制造企業之間的流轉稅不征不退,零部件全程保稅,便利化運作。進駐企業的所得稅5年免征;設立企業數字經濟發展的科研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