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神奇的碟,神奇之處,在于這張唱片中的琴簫曲皆為即興演奏。無譜之樂,隨性所至,寄意天然,演奏者心中要有畫、有陣、有形、有勢,意境形于心中,成于指尖。中國傳統音樂以自然為本,正所謂:“樂者,天地之和也。”古人氣貫靈通,身心俱與天地往來,感天而動,撫地而止,演奏著自然的旋律,甚之者只發一聲長嘯,更甚者靜對風月,灑然而笑,大音希聲,便是音樂至高之境。
李祥霆,滿族,遼源人,古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自幼喜音樂,愛畫畫,經常臨摹《芥子園畫譜》。所撫之琴似九天環佩,高山蘊環佩,流水出九天。古韻新聲,隨星伴月,自“九天環佩”潺潺流出。自《元曲古韻》、《唐人詩意》后,李祥霆大師精選12首清雅蘊藉、委婉清幽的宋詞為意念,冥思入定,悠然撫琴,靜然弄簫,獨自完成即興演奏的琴簫作品《宋人詞意》。
宋人詩詞機趣非常,聽之清風縈耳,念來清氣叩齒,而目之所及,四向皆是宋人山水:林泉野鶴,江天煙樹,身形恍然化作山舍一客,瀟湘一蓑。往往拈出一片蕭然孤寂、清靜空靈之境,而這正和了琴簫之音。琴音綿綿,簫聲悠悠,古箏之幽,長簫之婉,配合默契,將心音,將詩詞里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一時間,高山在側,流水潺潺,古音古韻頓時溢滿了空間,門外大都市的繁華與喧囂隱退了,被欲望充斥的人間煙火飄遠了。或許,那一琴、一簫實在是太過渺小,甚至有些單調,但正是這古樸單一的樂器,在李祥霆先生的精湛演奏中,聲聲句句,絲絲縷縷,撥動著聽眾的心弦。屏住呼吸,聽高山流水,聽古怨幽蘭,那么奇妙,那么空靈!這是世界上最純凈的音樂,雖穿越了數千年風云歲月,卻不帶一絲世間塵埃。古時的風,古時的韻,純凈得讓我們暫時拋卻了滾滾紅塵中的一切欲念憂煩,重新回歸自己的內心。
泡上一杯香茗,在清音妙韻中穿越,去體會或曠然悠遠、或情真意切、或凄愴怨慕、或綺麗嫵媚的古人情懷……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殘月流波,垂柳高楊。誰知心深深幾許,誰知天長長若何。----李祥霆】
02 小園香徑獨徘徊 (琴獨奏)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幽香染濱,淺草撫心。
不思星光月影,不知淡霧輕霞,不問此身何處。----李祥霆】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碧葉遮天,清波濺袖。
紅塵遠去,玉臂輕衫。小舟無心,君請莫問歸程。----李祥霆】
《訴衷腸》——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
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05 燈火闌珊處 (琴簫合奏)
《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繁華已隱,紅塵漸落。何已有此天安地靜時。----李祥霆】
06 斜陽獨倚西樓 (琴獨奏)
《清平樂》——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天長地闊,樓高園靜,金光談灑。
欄桿相伴無語,而不知今時是何年。----李祥霆】
《采桑子》——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逍遙天地,渾忘物我。柳枝輕拂,欄桿倦倚,真入陶然之境矣。----李祥霆】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花呈玉色,雨施珠光。
點點滴滴,洗凈園林,枝枝蕊蕊,映入神魂。次境何處可尋。----李祥霆】
09 新綠小池塘 (簫演奏)
《風流子》——周邦彥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
土花繚繞,前度莓墻。繡閣里,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
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觴。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
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春色無邊,欣然明麗,芳草清波皆盡在詩思詞興中。----李祥霆】
10 一棹碧濤春水路 (琴簫合奏)
《清平樂》——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水映高天,風吹寬袖。扁舟蘭棹,輕濤細浪。
莫問離愁,休言歸興,只在鳥飛魚翔之趣,云柳煙花之境矣。----李祥霆】
11 自在飛花輕似夢 (簫演奏)
《浣溪沙》——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飄上青云,飛入高樓。紅粉墻,繞玉柱。
托以赤心,寄以幽思,舍異氣,惹癡情。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寄今古之思,感離合之情,懷手足之念。
附:李祥霆大師為《宋人詞意》所作的序
自唐代以詩取士,投詩求位,至明清科考必用詩,從而自書生學者,以至卿相王侯,莫不能詩,則華夏確為詩歌王國,而遠在商周、春秋、戰國之時,詩不只為士大夫之必要修養,更屬國政、邦交應對、詮釋之必用。故孔子曾說:“不學詩者無言”。則詩之于華夏民族自古極重。
詞乃詩之衍生文體。自唐代初興,至宋而盛極,與詩并行而又時有過之,以及今日不絕,實可見華夏民族智慧之靈睿生發,悠遠深厚。
《宋人詞意》繼《唐人詩意》而問世,皆在于以琴簫寫古人文采之精華,情感之至誠。取唐詩宋詞中佳句為題,即興成曲,皆在于此。而并非寫原作之全貌。即如“唐人詩意”中之“野渡無人”只寫其無人,野渡之悠遠,沉郁,而舍其澗邊悠草,林中黃鸝,雨中春潮。“一棹碧濤春水路”只取其句中之春江碧波、輕棹扁舟之境,以琴簫作深心所感之傳。若以琴簫寫全詩之本意,則將常有于此《唐人詩意》、《宋人詞意》兩集所求之悠遠安詳,欣然閑適之結旨相背之象。乃不合為書齋、客窗中冥思遐想之件,故不取。
本集“宋人詞意”中之“輕舞弄清影”為蘇東坡《水調歌頭》原詞之即興吟唱,以演奏者之人聲而入自己獨奏之專輯,實原未曾設想者,受王翔先生之提議而試為之,頗能傳神,竟不忍刪去,誠意外之一得。
《唐人詩意》、《宋人詞意》兩集所錄,音質精致、剛柔鮮明,俱得所用琴簫之真跡。琴名“朗月”乃四川音樂學院曾成偉副教授所制,簫為蘇州無名氏所制,皆為上品。盡能與我心神相合,今人所思所遇皆能成曲。
此序。